《禅定探微》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佛教文化中的禅定理论和方法,对《坛经》《圆觉经》《大王教经》等佛教经典中有关禅定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揭示了佛教在修持上均可互通的内在联系。 《禅定探微》介绍了常用的咒语和手印,是普及提高传统文化知识的好读物。
前言 萧萧梧叶落不尽,飒飒秋风云起时。转眼到了金秋时节,我言秋日天高远,晴空一鹤翻云飞。今日是重阳,余偕一众同伴共登长白圣山,我等于山中赞赏着阳光下山顶沐浴的金色霞光,赞叹着山峰上腾腾翻滚的簇簇灵气,感受着树枝上的黄叶随着山风起伏,飘向远方…… 这明媚的、丰饶的、动人的、雄浑的、丰富的秋天啊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根本经典。它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反对渐修,提倡顿悟佛性。它把印度佛教中蕴含对人或人生的关注及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影响下,形成和其特有的重现实和人生的特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辑以“佛教与现代性”为核心论题,编排一组相关文章。或从哲学的层面上梳理世俗性与超越性的关系的本质;或从思想史、学术史的角度考察晚近中国佛学、韩国佛学在“转型期”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因此而生的学理上的问题,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或直接依照佛教在世间开展的自身逻辑,揭示传统佛教在现实时空下的生存与发展所可能出现的各种“
本书分别用禅画、星云大师法语来诠释古德偈颂,一画一偈一大师法语,希望借此让更多读者得大师慈悲智慧,获得自在人生。艺术家、禅者方云先生借用笔墨,以禅画呈现出古代高僧大德和星云大师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读者“以禅悦为味”,通过禅画、偈颂、以及大师法语,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
本书综合运用国内、外大量田野与文献资料,在19世纪末以来中国和新加坡的社会发展脉络,及中国、新加坡、东南亚乃至世界变迁的大背景下,从多元的视角考察了一代华侨僧人——转道的生命史。从转道法师对中、新两地佛教贡献的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汉传佛教由中国传入并在新加坡扎根和形成体系的历史过程。该书是国内首部
《李叔同说佛》主要收录了弘一大师(李叔同)出家前后的杂记及其在各种场合所作的演讲,附录大师的格言与诗词,是一部全景展现弘一大师才情与风骨,一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通过这些杂记和演讲,弘一大师不仅向世人揭示了其与佛结缘及至出家之因缘,更是以自己的修佛心得向世人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其慈悲的心怀,溢于言表。除此之外,书
《菩萨戒品》即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乃全书第四十卷至四十二卷首。分总明持戒、广辨戒相和总结劝学三部分。第二部分为主体,说明菩萨戒相,包含四种重戒和四十余种轻戒。重戒为:一、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或毁他;二、他求财法,悭恪不施;三、忿恼有情,不受谏谢;四、谤大乘法,说相似说。轻戒为
本书是一部珍贵的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史料,是研究西夏、宋、辽、金、元朝历史,了解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情况以及西夏的社会面貌,了解西夏文化和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本书在参照《大藏经》及其他传世佛教文献基础上,对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进行整理、点校和释录,详细介绍了这些文献的版本信息(文献规、用纸、装帧、写刻印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