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儒释道医四个方面,讲解了大乘佛教很主要的经典——《心经》。希望能够普度众生,让更多的人达到快乐的彼岸。对于解除人们面对紧张职场压力,特别像肿瘤患者的思想负担和精神恐惧,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通过用《道德经》解《心经》,用《黄帝内经》解《心经》,可以看到“医、儒、道”之间的关系,看到人与自然界万物的关系,看到生命个体
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共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
大理密教(即所谓阿吒力教)是云南佛教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对于大理密教此前有不同的释读,本书汇集了作者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十四篇学术论文,在回顾大理密教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根据对大理佛教经典、图像、金石和传世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跨地域研究视野下,对大理佛教史料的种类、属性及其所反映的汉地佛教因素进行了全新的、全面
本丛书总体上有以下七个特点。一是八宗兼备,每宗一册。本丛书的主线是纵向勾勒,横向分类,体系清晰,结构完整。二是时空落实,主要体现在宗派与祖庭兼备,既有对宗派的介绍,也有对祖庭的描述,有助于实现时空的定位。三是古今贯通。从渊源讲起,在追溯历史的同时,关注当下的状况,实现了古今的呼应,避免了学术界常见的重古薄今。四是史论结
《宋高僧传》由高僧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纂,端拱元年撰成,后又经重治,至道二年(996)始成定本,集录由唐太宗贞观(627~649)年中至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止,凡343年间之高僧传记。《宋高僧传》凡三十卷,原书之序谓正传533人,附见*0人;实则正传531人,附见125人。全书分为译经、义解、习禅、明
法界缘起思想产生于华严宗,二祖智俨曾说:“今且就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论内核摄藏于事相圆融之中。对其理论展开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不仅可以挖掘此中蕴涵的丰富哲理,由此启发人们对于现今社会及现实人生的新的思考角度;亦可清晰地揭示出缘起观的本土化进路,对于推解外来文化理论的本土化进
云水悠悠,尽揽天下山水秀;要前行,不倒流,证得安稳歇处休! 本书描述一个侯门后代,稚龄离俗,将一生投入僧伽行列的故事。让你深入了解禅行者的生活内涵,以及身为大乘佛弟子求道、行愿的过程。 生命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它是源源不断的河流
探究要在人有生命的时候去做,失去生命就没有理性、没有觉醒的动机,所以说是"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原来无头目眼面、无名无字,运用文字推理所得的是概念、相似值,非真实的。利用生命的觉性达到生命的觉醒,步上圆满之旅,这是禅宗的特色。 禅只是生命的还原,也是生命的觉醒,还原才是觉醒。生命本质是何等辉煌,何等璀琛与饱满具足
本书意在钩沉这段湮没的历史,揭示化感寺曾有的辉煌,以及禅门北宗与南宗的始末。同时,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述、高僧传略的编撰及咏寺诗文的解读,展现了化感寺独有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
《认识本教》,是一本讲解本教知识的普及类读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本教的历史、神灵、经典、创始人、大成就者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什么是本教、本教的佛学观、本教重要的修行方法加以简明扼要的阐释。全书语言虽简洁,但叙述明了,体系虽简单,却较为系统,是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本教知识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