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分别代表了诗、词、曲、小说这四种文体成熟、鼎盛的朝代分别是唐、宋、元、明清。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意思明确,只有元曲的情况稍显复杂。臧晋叔是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
本书是对顾随先生《苏辛词说》的注解与讲评。《苏辛词说》为顾随以禅宗语录体方式来选编、解读苏轼、辛弃疾两家词的撰述,文质双美,不仅有益于理解苏辛词意,更可以于此体悟文学与人生,是继王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后的一本经典诗学著作。其语录体写作创造了独特的现代诗学文体,但也给部分读者的阅读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因之,本书对《苏辛词
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袁行霈先生诗歌美学思想的理论著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已经被经典化,而这本《好诗不厌百回读》正是那经典化的理论著作的具体案例、形象说明,因为这后一本著作持续时间更长,花了作者更多的心力,因此它也含有那本
《诗法今说》作者为麦小舟,本书与《名篇今读》《古诗今写》组成“诗词三部曲”,这三步曲是作者按照实现古典诗词通俗化、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创作和编写的。本书稿约17万字,分为22节,简述了诗歌发展的历史、各种体裁的本体特征,并通过实例,讲解了诗歌的风格、主题、意境、修辞,以及平仄、押韵、对仗和具体的作法等。书后附有格律诗的
本书旨在呈现唐诗的相关常识,以及唐朝的著名诗人和唐诗作品,希望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唐诗的韵味,欣赏唐诗的美妙,增加对唐诗的了解。学习和吟咏唐诗,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积累文化底蕴,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本选题是专著,主要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名著研究的方法,包括成书过程、思想文化内涵和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等,并提供相关研究的思路或课题,可以说是一本明清小说研究的科普性质的教材。同时,本书收录了笔者多年来研究明清小说的多篇文章作为附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写作实例。目前
本选题研究对象是后现代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了瑶族、苗族、拉祜族、哈萨克族、纳西族、水族等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研究情况。通过对各个民族的文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概括来分析各个民族的文学在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时代潮流的推动时所做出的反应,并对各个民族的文学研究,包括文学评论、作家介绍、少数民族作家
本书为藏学家F.W托马斯代表作之一。1986年,国内著名藏学家李有义和王青山二位先生把这部著作翻译成汉文版《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一书,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由于年代、资料和语言所限,汉文译本存在漏译、错译的问题。本藏译本结合敦煌文献原文,根据原著翻译,并参考了大量的古文献和现当代研究成果进行了注释。本书内容共有六章,
《黄鹤楼集》,共三卷,前两卷由明代孙承荣纂辑,第三卷为明代任家相补辑,三卷集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七言绝、杂体、赋、记等。博收自南朝宋迄明万历间文人所作有关黄鹤楼之诗文,包括鲍照、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丁鹤年、张居正等,共四百余篇。20世纪90年代,由武
本书介绍了蒙古族文学的大体情况,分板块对蒙古族文学进行分类介绍,对蒙古族的知名作家和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从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对蒙古族口述传统文学、民歌、史诗、历史文学、诗歌、汉文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影视等文学等作了介绍。书中着重介绍了蒙古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下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交流交融,并重点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