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协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刊物实行规范的审稿制度,由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初审,并分配给专家匿名评审,择优录用。《德国哲学》从1986年至2001年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共联
将拉康的思想重新放入它所萌发的场域,追溯他如何让弗洛伊德的精华摆脱奥斯维辛之后被压抑、模糊和稀释的命运……并最终构建出一个晦涩又透彻的思想体系。 本书详述了法国20世纪的精神分析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的雅克·拉康混乱、固执而传奇的一生,作者以史为线呈现拉康非正统的、错综复杂的学术理念和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影响历程,描
相比较于绝大多数的哲学著作,《九章集》算不上是一部系统性作品,它由波菲利辑录普罗提诺不同时期所写的54篇文章所成。波菲利分六卷按每卷九章的模式进行编辑,并撰写长篇序言“普罗提诺的生平和著作顺序”缀于《九章集》之前。波菲利的“序言”细述普罗提诺的生平行状和著述由来,是历代读者了解和研究普罗提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材。本丛书“
本书收录两篇奥古斯丁对话录。《独语录》是其早期对话录的高峰,《论自由意志》则被认为是理解其学说的最好入门读物。前一篇对话是奥古斯丁与自己理性的对话,反映了他在哲学体系上的最早努力。它开始于讨论灵魂,对灵魂的探讨逻辑地导向考察真理、错误、普遍的怀疑、灵魂的不可朽坏性,以及理智知识的起源问题。后一篇对话则主要回答恶的来源问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关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有强烈的实践目的。他将人类文化与社会实践的特有形式关联起来,关注人在世界中的基本状态,并通过生活实践来获得哲学智慧。与前人相比,维特根斯坦更加注重共同体的习俗、惯例、制度、传统等因素对人们社会实践的影响。维特根斯坦的这种实践哲学观可以看作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形式的延续,标志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当代解释学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也由此奠定了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大师的地位。 本书作者
本书分为古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三篇,主要内容包括:早期自然哲学、智者和苏格拉底、教父哲学与奥古斯丁、早期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萌芽、大陆理性主义等。
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事件哲学”的代表性思想家阿兰·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主要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里哀的死亡为例对真实与外表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以数学本
《附录和补遗》第2卷是“补遗”,有31章400节和15首诗歌,其中新翻译的篇目15章,全译的篇目8章,青年时期的诗歌是首次翻译。全书60多万字,他在第2卷的目录上注明“就多个话题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统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的补充,包括哲学及其方法、自在之物与现象、伦理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生存的虚无与痛苦
《吕西斯》被称作柏拉图“迷人同时也让人困惑”的对话。这篇对话或许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篇关于友谊论题的哲学文本。“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哲人的友谊观。《吕西斯》的情节是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讨论什么是朋友。整件事情由苏格拉底对一个无名的谈话者讲述,他回忆,自己那天从学园出来后,本来打算直接前往吕喀昂。令人困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