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和总结了攀西地区主要栽培饲草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生长发育规律、生产加工特点、开发利用潜力和草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重点介绍了攀西草牧业资源、攀西饲草选育、豆科饲草栽培利用技术、禾本科饲草栽培利用技术、攀西饲草青贮技术和攀西地区饲草发展对策与路径等。
通过介绍苜蓿的生产生物学特性、良种繁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加工贮藏技术、利用、苜蓿的经营与市场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等,将人们在苜蓿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一列举答疑,目标明确,答疑准确,以期在国家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对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带动优质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快优质苜蓿产量
空间诱变是新兴的诱变育种技术。本书重点围绕牧草之王紫花苜蓿,以笔者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从变异表型、生理生化、组织器官、基因变异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多个层面系统介绍了近些年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及相关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对肉、蛋、奶食品的需求增加,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饲草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优质饲草短缺,草品质差导致饲喂效果不佳,影响了肉、蛋、奶的生产和品质。近年来,国家根据农牧业存在的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出了粮改饲的发展战略,饲草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燕麦草产业发展尤为突出。为了保证
全书对豆科牧草种子、禾本科牧草种子、其它科牧草种子三类牧草种子,共计33种牧草种子,分别进行了种子外观形态特征、种子内部解剖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种苗特征等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研究,同时研究了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对光的敏感性等。研究、阐述的具体牧草种子有:紫花苜蓿种子、草木樨种子、白三叶种子、红三叶种子、山
《规模化人工饲草种植与加工调制》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编著。内容包括:主要牧草品种与栽培技术、主要牧草种子的生产技术、主要饲用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牧草的加工调制、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处理等。全书紧密联系我国发展规模化养殖业饲草生产实际,结合国内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吸纳了近年来推行的新技术、新方法
中国饲草资源极其丰富,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中国中低产田面积约占12亿亩(1亩≈667平方米),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冬闲田1.6亿亩,南方山地可利用面积约7亿亩,无林地和疏林地有近10亿亩,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约17亿亩,滩涂有4000多万亩,均可用于种植牧草。“引草入田”,实行草田轮作,既可以改良
牧草种子是合理利用草原、改良退化草地、培植人工草地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水土保持工程和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材料。牧草种子收获后到再次播种,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贮藏时期,贮藏方法的正确与否及贮藏条件的好坏,都关系到牧草种子的品质,影响到下一代牧草的生产。 《草种子综合保存技术/牧区半牧区草牧业科普系列丛书》基于草种子的一般
本书主要针对干热河谷自然、生态环境特征,阐述了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区域植被和天然草场资源;针对干热河谷缺少优良牧草开展牧草的引进、筛选、栽培技术及在生态治理和种草养殖的应用;在草业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从生态适应性、抗逆性、生产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筛选出适应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
优良牧草品种的集约化种植、管理、利用是畜养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自1987年至2013年我国已审定登记了475个牧草品种,然而一些优异的资源未被妥善保管,现已流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一直重视牧草品种的保存、保护工作,已集中保存了适宜热区推广利用的品种93个;本书是上述工作的提升与凝炼,全书重点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