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发展为主线,讲述了1128—1855年黄河变迁史,通过细述和这条故黄河治理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如杜充、徐有贞、刘大夏、潘季驯、靳辅等治河名人故事,将宋、金、元、明、清五个王朝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本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述严谨,通过深挖和故黄河深度关联的历史人物故事,以独特视角将重大历史事件和黄河河道变迁结合
本书收录李少白先生独家拍摄的黄昏和黎明时分的若干珍贵图片,展示其独有的艺术视角和手法。本书邀请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撰写推荐序,力争通过各个中央级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报道,宣传李少白拍故宫独特的手法以及美学理解,为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献上大礼。
本书从历史意义重大、朝代中的文化代表、艺术中的颜值审美,以及寻访中的线索提醒四个方面出发,为读者列出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个中国古迹。广袤的疆域、辉煌的历史、鲜明的地理特征,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而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就是文物古迹。古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艺术信息,记录了历史变迁中的风物和匠心。一物一世界,透过
天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性调查研究的专著编写是大运河天津段文脉整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此项目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本书对天津运河水系进行系统梳理,厘清天津的河海关系及蓟运河的客观地位,并兼顾运河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重点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与运河的关系。该
全书共有17卷,除第一、二卷是绪论之外,其余全是对当时希腊人所知的、有人居住世界的描述。斯特拉博提出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地球、纬度、大洋、阿那克西曼德和赫卡泰奥斯的理论、关于对跖问题、自然地理、政治地理、三大洲的划分原则地理研究的数学方法和有人居住世界的看法,等等。全书大体上按照自西向东的布局,详细地介绍了罗马帝国
本书宗旨是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认真学习黄河自然和人文的历史,讲好“黄河故事”,即黄河自然和人文演化的系列历史故事。郑州处于黄河下游演化及人文发展最关键部位,基于认真探索和发掘古今郑州黄河水系变化及沧桑巨变的环境历史演变机理,本书凭借黄河河流学、环境史、地质地貌、考古文化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科学地述说历史和考古时期的黄河与
本书是1989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首次“景观人类学”主题学术会议的成果汇集,是人类学界第一部具有“景观人类学”分支学科意识与方法论自觉的著作,汇聚了一批景观人类学研究的先行者,提出景观人类学研究的概念体系和基本方法,呈现了人类学者在全球各地的田野点开展的景观人类学精彩个案研究。
本书引人入胜,娓娓道来,带领读者穿梭于4000年茶马古道,行进在成都平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踏访古蜀国三星堆、古滇国贵族墓葬群、锦绣成都、春城昆明及雅安、西昌、宜宾、昭通、大理、保山等南丝路重镇和古遗址,对话李冰、秦始皇、邓通、汉武帝、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等风云人物,探寻蜀锦、青铜器、汉阙、东汉画像石棺、笮桥、笮
沣河是渭河的支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沣河哺育了西周丰、镐双子王城,孕育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都城规划建设的原点,也是承载周文化的重要区域。本书旨在深入挖掘沣河文化,是对当前周文化研究的有力补充,对于重树中国文化自信,推动中国重返世界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全书共分为四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地名文化的科普读物,书中选取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所有地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每个地名背后的地理信息、历史事件、乡风民俗、发展演变以及相关的人文故事等一一讲解。书中的地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意义非凡的省、市名称到独具特色的一条街道,从名山大川到名胜古迹等,纵横捭阖、包罗万象,全方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