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
《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因此,它是古代
《“大家精要”丛书:王充》介绍了王充(27—约97),东汉会稽上虞人,占代颇具科学理性和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遍览诸子之书,博通百家之言,构建了系统的无神论理论体系。他追求真理而痛疾虚妄,针砭时弊而思无禁忌,所著《论衡》将矛头直指天神崇拜、孔子崇拜、圣王崇拜、儒家经典崇拜及形形色色的世俗迷信,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统治思想的哲
《宋本扬子法言》原题《纂图分门类题五臣注扬子法言》,汉扬雄撰,晋李轨、唐柳宗元注,宋宋咸、吴秘、司马光重添注,卷首附宋吕祖谦辑《新增丽泽编次扬子事实品题》一卷及宋陈傅良辑《新刊扬子门类题目》一卷。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刘通判宅仰高堂刻本(司马光序、宋咸上书表、卷三、卷十有钞配,卷一缺第八叶)。十二行十九字
贾谊的思想皆是围绕“道”展开的,什么是“道”、如何行“道”是他的毕生关怀。贾谊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人们处理宇宙间问题的根据。“道”有本末之分,本是“虚”,末是“术”,本末皆道。“道”通过“德”显示创化之功,德之“六理”“六美”是“道”在宇宙天地间的运作方式。贾谊正是基于他的“道德”形上学建构其政治哲学,他以“道”
本书分上、下两篇对王符及《潜夫论》的文献、文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论,不仅全面梳理了王符的生平事迹和《潜夫论》的版本及其流传情况,而且还对王符散文的经学背景及其突破进行了深入阐发。此书虽是个案研究,但从中不仅可了解汉末士人批判思潮下的文学图景,还可窥得汉代经学与文学互动关系之一斑。
郑玄,字康成,东汉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本书讲述了郑玄师从马融、论战何休、讲学注经、数拒征聘等人生经历,以及他的主要成就,即创立“郑学”,终结汉代经学今文、古文之争,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孔融为其立“郑公乡”,诸葛亮以其思想治蜀,“三礼注”万世流传,他才著行卓,堪为天下知识分子之楷模。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全书二十一卷,集秦汉黄老道家之大成。 陈广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书稿为多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套译注书的体例增改整理而成,基本架构是作者2008年黄山书社版《淮南子斠诠》。 书的底本采用北宋本,校勘精审;\"题解\"部分以原题解及《要略》为基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唯天为大者董仲舒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全书二十一卷,集秦汉黄老道家之大成。陈广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书稿为多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套译注书的体例增改整理而成,基本架构是作者2008年黄山书社版《淮南子斠诠》。书的底本采用北宋本,校勘精审;“题解”部分以原题解及《要略》为基础,而又重新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