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派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泰州学派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编辑出版,所选论文深入挖掘泰州学派思想内涵,分析其源流与特性,集中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泰州学派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的出版,旨在提升泰州学派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
本书集中论述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研究,促进哲学与美学研究的结合,为今后美学及文学研究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参照。心学与美学的关系,前人虽有涉及,但在整体上论述缺乏系统性与深度。本书借助哲学、美学、文艺学、历史学、文献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王阳明心学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中西范畴或思想的对比,进
《呻吟语》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包含百则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展现作者对世情的体验,体现其对真理的不懈求索。书中谈哲理,抨时弊,探求人生,思考宇宙,举做人之修养、处世原则等等,真知灼见,时时闪现,警句妙语,不一而足。本书凝聚着吕坤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探幽发微的哲思,如“无屋
阳明后学文献数量大、学术价值高,是一片有待开拓的前沿领域。王阳明良知学思想在其众多弟子中得以传承与发展,除著名弟子钱德洪、王畿、罗念庵、王艮等之外,还有不少当时知名、后世令名不彰的重要弟子。本书稿在搜集文献、点校整理的基础上,以孙应奎为中心,论及浙江王门、湖北王门、江西王门、粤闽王门等地域中值得关注的王阳明弟子、后学,
王阳明良知学思想,在他众多弟子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阳明后学文献数量非常多、学术价值高,是一片有待深入开拓的领域。本书在搜集文献、点校整理的基础上,以王阳明令名不彰弟子孙蒙泉为中心视角,论及浙江王门、湖北王门、江西王门、粤闽王门等地域中值得关注的王阳明弟子、后学,从他们之间的生平交游关系、学术思想比较、学派地位作用等多方面
本书主要围绕阳明先生的出生、科举、师承、流放、悟道、生病、平叛、教学等具体细节,有系统地对他知行合一历程进行回溯,以期对“知行合一”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的践行有更笃实的领会,进而对当下相关建筑设计与教学有所借鉴与帮助。
本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解读《传习录》的经典普及读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亲自审阅,中卷为王阳明晚年亲笔著述,下卷为其弟子所记录,记载了其提出的“四句教”,虽未经其本人审阅,但也充分反映了其晚年的思想。叶圣陶校注的《传习录》,最早于192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后颇受欢迎,后于1980年由
本书由《三重松庵<学名义>译注与研究》《三轮执斋<日用心法>·<四教讲义>译注与研究》《佐藤一斋<言志录>译注与研究》三部组成,每一部分为“相关日本阳明学家与其著作述介”“相关日本阳明学家著作译注”“相关日本阳明学家著作思想评述”三个部分。第一部对三重松庵的思想进行了述介、研究,对他的著作《王学名义》进行了译注,第二部
《中江藤树<翁问答>译注与研究》由中江藤树生平与《翁问答》述介《翁问答》译注中江藤树《翁问答》思想评述三部分构成。部分对中江藤树其人、《翁问答》述介以及《翁问答》内容结构、参考文献及体例说明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翁问答》全书进行了注译。第三部分首先从中江藤树思想形成轨迹进行探究;其次对《翁问答》主要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以及心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启示与深远影响。本书共4章,主要包括:持纯粹心,做至诚人、此心不动,胜负已定、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宅心仁厚,心宽是福。具体内容包括:清水芙蓉,纯然初心;保持本色,出以真情;真心着眼,敦本尚实;朴实的人生态度;泰然自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