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
本书收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怀荣研究唐诗的文章21篇。刘怀荣先生以研究唐诗起家,硕士论文即研究骆宾王诗(本书收录),不少文章虽然发表时间较早,但如研究中唐顾况诗歌的以小说为诗、唐诗中的衰疾书写、别情诗的破体为文等问题,都十分精彩,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性。
本书以《漱玉集》《金石录后序》为第一手材料,兼及文人笔记、地方志等,又广泛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尽可能重建李清照经历两宋变迁、家国动荡的一生。本书严谨而不失趣味,再现了李清照人生里的悲欢离合。作者将李清照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词呈现于具体的创作背景下,兼及对宋代社会生活之描述,令读者一目了然。
这是一本融合了诗歌、历史、地理、文俗、旅游的综合性读物。作者先用一首唐诗引出一个地方,解读唐诗的同时,引出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加入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内容更有可读性。50座城市,100经典唐诗,200历史景点,300实拍美景,打造专属于孩子的唐诗之旅线路,从壮丽的山河到幽静的古刹,从繁华的都市到隐世的田园,唐诗里的每
本书对新时期乡土小说中的乡愁叙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其主旨在于揭示乡愁叙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挖掘乡愁叙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叙事主题和美学特征,并考察乡土文学中乡愁抒写的审美表达对展现与构建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本书还结合生态叙事、数字人文等文化背景,重点探寻新时代重构乡愁叙事的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研究古今诗学和诗词鉴赏的论文与学术随笔集。书中的诗词研究涉及天津本土诗学研究领域,对天津诗学的文献整理、精神品悟等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全书对古典诗词的一些名作及相关诗论,通过文本细读、文献梳理等途径,做出了新颖的解读,对传统诗论甚至是名家宏论中的一些为世人习见而不察的错误理论做出了详细而有力的辨正。本书角
本书收录了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宋元诗鉴赏作品近50首。霍先生的宋元诗鉴赏凭借丰富的历史细节,超越了一般层面的语言审美;更以深广持重的生命体悟,引领后人在文史交叠处探寻文艺真谛。从专业性的学术论断到审美鉴赏,霍先生的宋学研究似乎采取了一条“接地气”的大众路径,但个中内
本书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壮族诗人农冠品诗歌研究的成果,涵盖文学史、论著及评论文章三个维度,并通过作家自述的形式,收录了农冠品关于诗歌与文学自我认知的 核心文章。在对农冠品诗歌的研究中,本书不仅深入研读其诗歌作品,还收集并梳理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
传统中国社会以伦理为本位,在此基础上,古代小说的情节安排与人物设置较多涉笔伦理关系,此种叙事又与小说的道德意识及教化功能密切相关,既反映了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又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认为古代小说中的伦理叙事自具传统、自成谱系,对其展开探究,具备三方面的学术意义,即便于增进对中国小说的伦理特质的体认,便于加强对伦理小
《诗经讲义稿》是傅斯年先生1927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的课堂讲义,也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在此书中,傅斯年发幽阐微,提出许多特异的见解,虽为学术著作,但并不深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常备的一部实用手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