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古代青铜器中的纹饰,从青铜器物上纹饰的用途、青铜器纹饰鉴赏两个大的方面讲述青铜器纹饰的图腾标识、神灵崇拜、装饰作用,解析青铜器上兽面纹、龙纹、鸟纹及其他动物纹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为民间古玉集萃展览作品集,共收录展品300余件。古玉集萃展览是一场有意义的文化盛宴,此次展览的展品,犹如开启了通往历史的大门,这些古玉承载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印记,它们串联起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通过展览,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公之于众,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
《岁月意象:汉宝德续谈文物》是“汉宝德艺术札记”系列的第二册,本书续作《金玉艺采:汉宝德谈文物》,收录了汉宝德关于文物收藏鉴赏的9篇文章,由黄健敏收集整理多篇汉宝德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选篇辑录成册,并配以相关图片,畅谈石刻、流杯渠、酒器、木雕、佛像与治印艺术等内容。汉宝德结合自己多年收藏经验,叙述各种文玩器物的相关故事
《金玉艺采:汉宝德谈文物》本书是“汉宝德艺术札记”系列的第一册,本书收录了汉宝德关于文物收藏鉴赏的7篇文章,由黄健敏收集整理多篇汉宝德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选篇辑录成册,并配以相关图片,全方位、立体地讲述古玉、青铜器、碑柱、瓷器等文物的历史及文化价值。汉宝德对文物不以珍奇贵重为尚,不汲营于市场价值,而是以独特的观点赏玩。
本书为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镇馆之宝黄公望《剩山图》的高清印刷。《剩山图》是由元代大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残卷之一。黄公望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之首,但他的存世作品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画家吴湖帆曾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
秦始皇帝陵之谜
本书是在课题结项报告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的。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及结语由吴炎亮执笔,第三章至第六章由王闯执笔,第八章由卢治萍执笔,全书统稿工作由吴炎亮完成。本书图片和附表由王闯、卢治萍完成。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张星德教授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学术意见,并对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指点和斧正。
二至十四世纪法宝崇拜视角下的藏经建筑研究
本书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2年)基金重点项目 江西汉代墓葬与相关历史研究(项目编号:22WT64)成果
本书甄选道光御瓷中的31件精品,其中慎德堂制款26件、湛静斋制款1件、行有恒堂制款1件、大清道光年制款3件。每件藏品无论从档案记载、艺术水准、存世量等各个方面都是优中选优,力求完美。 慎德堂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建筑群中的一座。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