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7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生物学研究、现代考古学发现以及农学历史文献考察,揭示桃的源流、演化以及利用的历史过程,考察桃的传播路线和时间。第二部分研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通过梳理我国历代医学典籍关于桃仁的文献记载,归纳分析桃仁称谓、产地和品质、炮制方法,着重总结桃仁的药性、功能主治的演变过程,阐述桃仁用药沿革,
本书几乎囊括了中医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经典理论、诊法、药方等与施治相关的诸多内容,它系统全面,信息量大,辨证论治贯穿全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其理法方药面面俱到,旁征博引历代医家之精华,具备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另外,《医宗金鉴》还在预防、煎服、药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也是其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
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清代医家。其医术精湛,著述较多,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不仅于《伤寒论》的研究独有体会,倡导三纲学说。其大气论、秋燥论的观点亦为后世所称许。本书收录了喻氏编撰的《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寓意草》,以及流传甚少的《(痘疹)生民切要》
本书是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太医吴谦领衔主编、乾隆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90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
《中医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二辑总第5期)主题为“朝鲜半岛医学的历史与实践”。本辑包括五个栏目:疾病、身体与医疗;医籍、医家与医论;本草、药物与针灸;学术书评;学界动态,共收录来自韩国及中国学者有关疾病、医疗的学术文章15篇。具体内容涉及罗末丽初僧人的疾病与死亡;高丽时期的对民医疗;朝鲜后期以来的医学典籍和医学人物
吴生安医生师从名师麻瑞亭、李少亭、郑悟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在中医内科方面,继承传统疗法,以望,闻,问,切为诊断手段,辨证论治,取得了一些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吴生安对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融会贯通,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左升右降、血为阴,血升化气,气为阳,气降化血;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湿热在
本书共载文三十八篇。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点、高血压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的退热疗法、痰饮病的治法、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痛证的治疗、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命门的初步探讨、十四纲要辨证、疾病与气候、脊髓痨的辨证论治、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中医工作探讨、临证研究与治验、漫谈处方用药、医案写法等,反映了作者一些独特
倪师推荐:徐灵胎医书全集(上下)
本著作收集了包括《防病贵早》《史记》《黄帝内经》《抱朴子》《产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等几十本中国经典著作、中医药经典著作中的富含健康智慧的经典格言,以及民间流传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健康养生格言,按照情志、饮食、运动与四季对其进行甄别和分类,并在每条谚语下面附录出处和解读,以及以上所有内容的英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