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书综合了环境安全主题的演化及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对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环境安全政策的变化做了详细分析,同时对造成美国环境政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安全化理论,这一理论既能洞察安全化主体的行
本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青海东部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对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对土壤污染进行了较为深人的研究。通过对富硒资源多方位的评价,促进了富硒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富硒经济效益示范。
为了加强对国家环境规划、重要环境政策和重大环境工程决策的技术支持,让更多的政府公共决策官员、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科技工作者分享这些研究成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对这些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了分类整理,编辑成《中国环境政策》一书,已经分十卷公开出版。从第十一卷开始,更名为《中国环境规划与政策》。相信《中国环境规划与政策》的出版,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之基、生产之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但我国矿产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且历史欠账较多,制约了矿业健康发展。为促进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开发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导则及规范。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适应新时代新
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载体,课题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三地企业环境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因子分析、面板数据回归等对三地企业环境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据以提出京津冀企业环境行为的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
本书总报告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结构模型),通过对四川生态环境的“状态”、“压力”和“响应”三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指标组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评估了四川省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和成效,分析和展望了2020年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几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全书除总报告之外,分为“自然保护体系篇”、“生
该报告既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商学院“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成果,也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针对江苏中小企业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还是南京大学国家双创人才示范基地的标志性成果。第一章为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概述、第二章为2019年江苏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分析、第三章为2019年江苏中小企业
本书稿第一部分首先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思想渊源、实践要求等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和战略意义。然后将生态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中,实证测度了我国技术进步的生态偏向性,以生态资源利用效率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后通过生态文明领域三个前沿性专题研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较新的技术及管理方案。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最为密
流域作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自然属性导致各地区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均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重要议题。生态补偿作为环境管理的创新手段,在流域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初步建立基本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健全并完善现有的补偿机制,是目前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创新内容。在
本书对城市生态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选取当下最能反映城市生态竞争水平指导理论和模型方法。从全国的尺度上对各省会城市和江西的地级市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