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芸所著的《和谐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实现问题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教育学理论、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和谐道德教育实现问题进行研究,期望对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本书第一部分,包括引论、第一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本文选题和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
《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以马克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逻辑的研究方法,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径,批判与建构并举,论证了由教化与超越的矛盾结构共同决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理论及基本范式。文章深入剖析了发生在中国德育史上的典型案例,揭示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契合,挖掘出了道德教育中“
杭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是一次全市范围的较大规模的社会抽样调查。整个调查研究从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兴趣及获取渠道、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对公众行为与态度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杭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整体状况及杭州市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雷锋传人——郭明义、“小巨人”——姚明、阿里巴巴,芝麻开门——马云、永远的红手印——沈浩、“导弹之父”——钱学森等。
本书是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张澍军教授二十多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构建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着重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路、任务、边界、使命和科学体系建构等问题。二是关于德育哲学分支学科建构研究,较
《理性与梦想:中华腾飞的精神两翼》一书,阐述了理性与梦想在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指出理性平和与追逐梦想缺一不可、相互支持。
《我的中国梦》取材于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主办的“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大型网络文化活动,记录100位当代优秀青年典型的励志故事。人物中有行业精英人物,也有深植于基层的普通青年;有成功人士,也有积极探索的有为青年。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有突出的业绩。他们是时代进步的符号、中国发展的基石,是中国
现实是照亮历史长廊的烛光,历史又常常是打开现实通向未来的钥匙。当整个国家投身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学习和实践之时,回溯历史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世界文化史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历史一脉相承,文化千年不断,为世所罕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郁历史意识、厚重历史思维和独特历史眼光的伟大民族,它往往能够在关键
2012年2月至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联合进行了全国性的“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全国10个省份,有效样本6159份。史卫民、周庆智、郑建君、田华等著的《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利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依据设定的指标体系,指出在调查涉及的六种认同中,中国公民的身
本书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视角创新。以科学实践观为视域,能够发现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不足,即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思考既不应是“社会本位”的,也不应是“个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以实现并促进个人与社会相统一作为核心观点展开研究。在此视域中,人对环境的能动力量获得彰显,个人与社会受到了双重观照。其次,梳理创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