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乐曲共三个乐章。《靺鞨组曲》是其中一本,是由刘锡津编曲的,他1948年生于哈尔滨,籍贯山东长岛。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四届副会长。原黑龙江歌舞剧院院长、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央歌剧院院长(正局级)。一级作曲,国家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且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原名《沙迪尔传奇》,传奇是借用元代的艺术形式,意在对传统形式的缅怀和致敬,也蕴含着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作品创作于1989下半年--1990年上半年间,受约于新加坡人民协会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前身)和上海音乐学院指挥家夏飞云先生;于2001年首届“金钟奖”比赛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乐曲共三个乐章。本书是其中一本,是江苏无锡籍作曲家王建民根据云南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为素材,并加以融合与提炼而创作的一首极具云南音乐风格又体现了时代气息的优秀二胡曲。乐曲采用了单乐章多段体的形式,巧妙而频繁地运用了节拍律动的变化,并通过了大小三度和弦的交替应用、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作曲家郭文景的力作竹笛与管弦乐队协奏曲《愁空山》是其中一本。“愁空山”,句出李白长诗《蜀道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是为一乐章的意境。胡琴极高音的叹息,排箫如梦的飘动,笛子用循环换气法吹出的超长音,是该乐章*为独特之处。第二乐章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乐曲共三个乐章。作曲家这样介绍这部作品:“献给我挚诚的朋友——陈文。每当她讲述童年的情趣,都会令我产生无限的幻想和无尽的思念。那迷人的风情,令人超脱的音乐,滋润了我的灵感,也为我沉郁的情感带来清新的感受。令人遗憾的是,我从未到过云南。但愿这不是终身的遗憾。”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塔克拉玛干掠影》是其中一本。金湘1985年开始创作的这首曲子,是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一部经典之作。塔克拉玛干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腹部,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语意为“进得去出不来”,境内沙海茫茫,沙丘起伏,极为干旱、荒凉。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苍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是其中一本,它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杨青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早期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现代音乐作品,其曲原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后又改编为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它是一首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而创作的作品,曲调源于湖南
《后土:为民歌录音和民族管弦乐队而作》是一部由中央音乐学院唐建平教授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表现了人类对于承接了人类的历史与未来的土地的顶礼膜拜,表达了人类与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依存。在2005年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北大民乐团演奏该曲获一等奖。2006年,乐团以获奖曲目《后土》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北京艺术教育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江月琴声:读<琵琶行>有感(柳琴协奏曲)》是其中一本,是由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民族音乐家王惠然编曲创作的。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着力表现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的深邃意境,在曲式、主题、配器等方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
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系列丛书。乐曲共三个乐章。《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月琴组曲)》是其中一本,是作曲家刘锡津创作的,经月琴大师冯少先的精湛演奏,它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大花园中一朵艳丽的花朵。此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为月琴所作的协奏曲。被改以柳琴独奏、乐队协奏后,更被广为传播。作曲家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