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汪德迈历年来汉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古文字与古代思想关系;论经学和儒学;论古代哲学、法律和艺术;谈与恩师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交往以及对自己学术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代表性文章有《中国特有的相对应性思想之起源:龟卜术》《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
本书为复旦知名学者唐明燕的一部教育论著。全书主体分为三大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注入的思想观念,所奠定的基调、底色,以及介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方
本书共分八章,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研究,选择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调查、文献研究、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大运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第一章为文化遗产概述,主要对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
本书主要论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国古代草原-农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结构和平原-绿洲和高原的东西向次级结构,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与方法,致力于在一种全球的视野下,对诸多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枢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
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内容取舍上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采用当代的学科分类法,即将传统文化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教育、科技八类,内容集中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富于特色、对世界贡献也最大的这八个方面。每章在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时先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然后再以逻辑的方法对其内容、特征及对其他文化领域的影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
本书为钱穆先生有关中国文化问题之讲演,经其整理、修整而成共计二十五篇。各篇不分年代先后,略就其内容,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就中国历史,指出中国文化之演进与文化复兴运动之主要途径所在;下编则分述中国文化之各个层面,如礼俗秩序、道德修养,并兼及对经济、科学、艺术等问题的探讨。凡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之看法,大体完备于此,其精辟
本书选自《内藤湖南全集》(日本筑摩书房,1970年版)的第五卷、第八卷、第十卷。由译者编为三卷:上卷含《中国上古史》,中卷含《中国中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下卷含《清朝史通论》《清朝衰亡论》。
本书精选40个独立的历史疑案,以新闻特稿式的写法,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不断聚焦历史真实,深挖历史意义。从千年未决的历史悬案,到古籍缝隙里的玄机,再到历史与传说背后的真相。
本书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现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路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