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典书摘,历久不衰;名家语录,人生感悟;集韵增广,多见多闻;格言联璧,警策身心;前人俗语,言浅理深;诗词曲赋,触动心弦共六部分。
本书包括变异性扩展: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论有标让转构式的形成模式;语言学研究中的主观量问题——以“个”“都”“就”为例;《朱子语类》“般样、一般、一样、千般万样”及相关词语探释;从构式角度看立场话语标记“本来”的形成;论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原因分句+故”结构;中西交流对汉语词汇数百年发展的影响等。
一、主要内容与形式 本书收录清代西方对中国戏曲译介和研究的珍贵文献(主要集中在1735-1909),将西方人翻译的中国戏曲剧本、研究和介绍戏曲的文字汇集出版,为了解其历史情形提供参照,为国内学界研究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及西方的戏曲接受情况提供可靠的文献。 本汇编计划编撰10卷,,自1731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第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丰富有趣的案例,对不同场合下当众讲话者的心理和说话方式进行剖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方能自信开口;解析情景,不同场合下的讲话心理学。
本书教会你高情商沟通技巧和说话技巧,指引你的工作和生活,提升你的沟通能力。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应对策略。全书共分十章。
本书对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相关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汇编,汇集了近年来术语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议题,从科研、教学和应用等角度,全面展示了术语学前沿研究成果。收录的论文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如地质学术语、植物学术语、新闻传播学术语、食品学术语、天文学术语、医学术语、军事术语、乐术语等。
本书总结了99种人物的积极特质,并条理清晰地为每条特质下了定义、罗列了该特质可能的成因、人物的行为方式、想法、情绪状态,以及该特质的积极、消极面,以及文学、影视方面的实例,甚至是拥有该特质的人物会面临挑战的场景等。
本书分翻译教学、英语教学、他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辅与管理五个部分,包括《翻译能力培养等课程设置——以“中国翻译简史”课程为例》《汉法翻译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路径研究》《选择性注意力和短期记忆显著预测早期口译表现》等。
本书以中国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研究为宗旨,为广大语言学者、文化学者和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调查研究,为国家的语言规划和文化政策建言献策,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语言文化方面的支持,为创造和谐的语言生活而努力。
本书独创性提出“自我追问式的写作”的方法,通过学会不断地自我追问,完成深度思考和精准表达。书中方法源自作者7年一线教学、5000多份学员文章点评的经验总结,并配合100多个真实写作案例剖析,覆盖40多个常见写作应用场景的精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