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米蒂行书代表作之一,全称《将之著溪戏作呈诸友诗卷》,墨迹纸本,是米带38岁时的作品。此卷历来流传有绪,直到淳仪从清内府中取出携至长春,流入民间。待到1963年重新出现为北京故宮博物院购得,其时已为残卷,其中一念一养“心”“功”“不”“厌”“载酒”“岩”“觉”“冥”等字,或已不存,或受损,是由郑竹友依据未损前的照片
《古诗四帖》为唐代张旭创作的书法作品。《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均有著录。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王珣伯远帖
本书为“大学书法教材大系”的一种。全书以全新的视角,面、系统地以书法本位的艺术创作理念,对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全书分为”书法创作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规范”“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定位””学院派书法创作教学程序的实际展开”三大板块,分别对历代书法创作原理与实践、"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定位和教学实践进行剖
《大学篆刻创作教程》为"大学书法教材大系”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玺印史前史、对战国玺印与秦代玺印的一点考察、印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汉印、式微期:魏晋南北朝的玺印、唐宋官私印及有关问题研究、美自觉一元代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明代篆刻的兴盛与批评框架的建立、远化格局-关于清代印坛、民国篆刻艺术简析等。
本书为陈振濂主编的书法技法及理论系列丛书之一种:中国书法发展史,较为详细叙述了在五千年的文明中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和变化。本包含九个章节:第一章书法的渊源与最早的书法形态,第二章书写一向书法的第一步,第三章书法艺术的自觉,第四章书法自觉时代的民间书系一写经与刻石,第五章立法与抒情,第六章尚意书风的时代,第七章书法的复古主
本书以四十五方广西桂林鸡血玉石印章、篆刻四十五个条目及条目注释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将改革开放史红色文化和非遗篆刻艺术相结合,一印一段史,一印一堂课,一方方红色的印章图文并茂,把纸上历史变成看得见、有意思、有意义。
本书为元大德五年(1301)赵孟頫8岁时,应友人明远所求而书。卷首绘有苏轼小像,末尾有跋,系此帖之缘起。卷后有鲜于枢、唐様、班惟志、赵奕等人的跋语。
颜真卿祭侄文稿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针对毛笔汉字书写,涉及:书法创作的概念及特点,书法的作品意识和创新精神,书法创作与书法风格的关系,书卷气与金石味,功力型、奇趣型、反叛型风格,书法创作的原则和要求,书法创作的各个阶段,书法创作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