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折子戏为研究对象,从折子戏概念、历史、文本、表演四个维度展开研究,以折子戏历史发展为经,以折子戏文学特性与表演特性为纬,力图对折子戏做立体观照,如实还原折子戏演剧之全景。本书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折子戏选本与小说、日记、文人笔记等文献,勾勒出明清两代折子戏之面貌:兴起于明代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隆庆年间;兴盛于万历年
丁罗男教授编写的《中国话剧名著选读》初版于1999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9年编纂出版以来,受到各方关注,在配合剧本创作、中国话剧史等课程的教学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加上这期间话剧的创作、评论和研究情况的发展变化,这次再版的《中国话剧名著选读》进行了适当的修订。主要是扩充了篇目
本书是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中国音乐剧教父李盾先生所撰写的关于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一本读物,主要讲述了李盾先生从1988年到2019年与音乐剧结缘的三十余年经历。1997年,由李盾先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白蛇传》的首演,也标志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一个起点。2007年,音乐剧《蝶》的问世,更让中国音乐剧在世界的舞台
本书共分为十讲,包括:秦腔的渊源、秦腔的形成与发展、秦腔传统表演程式、秦腔语音、秦腔的行当、戏曲知识通论、戏曲掌故(上)、戏曲掌故(下)、秦腔知识、秦腔知识纠讹与研讨。主要内容包括:秦腔的渊源、秦腔的敬庄王和相关规矩、童子爷传说与习俗等。
本书以通俗有趣又不乏专业性的语言讲述宁波戏曲的前世今生。绪论概述宁波地方戏曲之于宁波地域文化的意义。后分为四个部分:戏史记忆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展示宁波戏曲的历史面貌;戏种概述畅谈越剧、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四个现存剧种之古往今来;戏目杂谈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叙写;码头戏事回顾了一些戏曲名家和旧闻轶事,讲
《昆曲有故事》是由上海国际昆曲联谊会全程审定、旨在让孩子感受昆曲文化精髓的儿童读物。该项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昆曲故事,一部分是昆曲知识。通过讲故事拉近孩子与昆曲的距离,引发孩子对昆曲的兴趣,每篇故事后有足够丰富的昆曲小知识,以轻松、童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昆曲相关的历史和知识,加深
《郝赫回忆录》是共25万字,分为十章,包括:章西河世家、第二章小巷风情、第三章福海茶社、第四章上学读书、第五章步入曲苑、第六章大团春秋、第七章吃苦耐劳、第八章再度兴衰、第九章关山难越、第十章退休生活。作品是郝赫个人曲艺生涯的回顾,也兼顾了中国曲艺近70年的发展变迁,全部书稿仅谈曲艺活动,不旁逸斜出,不存在任何敏感个人及
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语境下,从文本演变、整编背景、舞台全貌、传承传播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昆剧剧目《十五贯》,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发掘文献与口述史料,明确勾勒出这一整理改编于1956年的经典作品,促成中国昆剧由衰转盛的历程,并阐发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与构建传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