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孔学堂文库”中的一本,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教授,创系系主任李晨阳先生的专著,共计约20万字,囊括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在跨文化视角下从事儒家哲学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儒学的价值及当代意义、儒学与女性主义哲学的关系研究和儒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主旨是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儒家传统哲学的特点,并着重讨论当代儒家
《庄子》是一部道家的主要代表作,道教称为《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它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此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通
本书傅玉书所撰《读书拾遗》《象数蠡测》二种书。《读书拾遗》六卷,为傅氏读传统经典文献的札记。该书前有翁同书、吕佺孙、鲍源深、完颜崇实四人所撰序言。卷一为读《易经》,卷二为读《书经》,卷三为读《诗经》,卷四为读《春秋》,卷五为读《礼记》,卷六为读四子书。《象数蠡测》四卷,第一卷为内上篇,第二卷为内下篇,第三卷为外上篇),
本书收录丁泽安主要易学著作,计有《自得斋易学四种》十一卷、《易学三编》三卷、《附图》一卷、《汇说》一卷、《自得斋老学编》二卷、《学古讲义稿录》一卷,据贵州省图书馆藏清代光绪刻本影印复制。丁泽安是黔中著名易学家,著作丰富,思想深刻,其有关易学之著作,博采兼收,旁通曲畅,上自汉晋,下至元明,二千年易道渊源皆可览见。作者一生
本书通过对中国历代诗、书、画论等著作中大量关于“真”的美学命题与论述的考察与梳理,深入探讨了“真”范畴的生命美学内涵,并对其历史演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考察。
本书为《三经衍说》丛书之一册,是对儒家经典《论语》蕴涵的儒家思想的研究、阐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内容包括孔子与《论语》的关系,孔子、儒家和六经的关系,孔子学说的“一贯”之线,孔子之道——志于仁、志于道、志于学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等。书稿系统地阐释了《论语》中体现的孔子作为人类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社会治理和个人修
本书首次从观念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两千多年儒学发展史,探寻东西方哲学与文化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对儒学具有“现代性”因素的成分进行提炼和创造性发挥,融合东西方的哲学智慧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梳理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内在独创性,让学界和社会大众从一个焕然一新的维度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特点和现代性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载籍丰富,老子的思想看似冰山一角,却熔哲理、诗情、文化艺术为-炉,犹如陌上青松挺拔于高山,又似天籁之音共鸣于云海。本书《道德经》注译的困难在于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转换问题,本书在把握章旨的前提下,既要彰显了其中所具有的含蓄蕴藉,又适合现代人的欣赏语言习惯。作者通过自己对《道德经》的毕生研究,为中国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更劝勉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岵是读书人修身养性,进德修业,完善人格的必读书。据说德国的数
本书稿以南宋初期宰执为主体,对它们的儒释道三教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第一章对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南宋初期宰执的儒释道相关材料进行了整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分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对代表性人物具体的展开,第六章是对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进行了总体论述,其中包含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的特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