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通过描述犯罪嫌疑人指掌纹、足迹、面貌、血迹、口音、DNA、虹膜等特征信息概念,建立包括基本特征、生物特征、生活特征、病理特征、环境特征等特征种类的个体识别特征集,并从特征集中挖掘可能存在的交叉关系以及更丰富的人员特征信息,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实践,实现从物证到人员特征因素信息?再到
法律与公司金融的关系如何? 公司金融理论试图解读的是,公司对于影响投资决定的种种财务约束条件是如何破解的。破解过程运用了花样繁多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赋予持有人对公司资产享有不同权利。该领域近期的研究文献,一方面准确地揭示了法律机制是如何影响着公司金融,另一方面则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演变予以了精确的梳理。在解释公司作出的
对器官组织进行肉眼检查及取材,是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本书从器官检查和取材的一般概念及通识开篇,强调这一检验过程的重要性及原则,并从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实际操作,辅以直观明晰的实例图例,分章节地介绍面对不同系统、器官时的检验要点及方法,力争做到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并举。
本书是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EXIN)数据保护官(DPO)认证之隐私和数据保护基础(PDPF)认证指定教材,以中英文对照形式梳理PDPF认证考试重点。此外,本书以考点为脉络,对欧盟发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进行解读,不仅可以帮助考生详细了解GDPR,更可以为数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介绍了从古典共和主义时代到近现代历史上关于“惩罚”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了柏拉图、霍布斯、孟德斯鸠、贝卡利亚、康德、福柯等著名思想家对于惩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详细梳理了近现代惩罚理论的发展变迁,剖析了该理论的思想基础及其走向衰落的本质原因,进而为解决惩罚的正当性、目的等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全球备受关注的关于法律服务未来的作者理查德?萨斯坎德写了第一本讨论线上法院注定要改变未来诉讼的书。本书是继《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之后,作者又一部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 在《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一书中,萨斯坎德通过其在法律技术和法理学领域近40年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技术将如何改变诉讼,并提出了解决全球司法
阮齐林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刑法学教学研究以来,撰写的刑法学论文、文章汇集。主要涉及刑法学犯罪论体系的比较、构建,罪数论体系的构建,中国刑法配刑制度的特点与量刑的特点,以及刑法分则绑架罪、盗窃罪、抢夺罪定罪处罚等内容。
本书在刑法扩张的大背景下,以构建“严而不厉”的刑法结构为目标,通过剖析国外较为成熟的犯罪分层制度,以期对我国传统的一元化犯罪概念进行分层,并对我国一直以来“历而不严”的刑法结构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犯罪分层制度。本书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犯罪分层的基本情况,深入探究了犯罪分层的理论基础,在充分论
全书主体内容共三章。第一章“刑法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主要收录了较为宏观的刑法现代化以及刑法总论问题,探讨在急剧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对“刑法之内”、“刑法之上”、“刑法之外”的问题研究。第二章“经济犯罪、腐败犯罪惩治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关注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犯罪、跨国犯罪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