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确切地说是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的角度,从宏观与微观视角,深入探究汉韩在身体部位“脸、心、头、眼”惯用语的本质特征和语义建构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从认知、文化与对比视角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客观主义语言观对惯用语的解释,进而对惯用语语义生成机制分析出客观的理论依据。
本书分为7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缩小目标范围——不要面面俱到;备好“箭筒”——把要点装进脑海里;“阳台英雄”——添加强有力的信息;找到那艘“船”——使用有利的视觉效果;接通电路——点亮全场;利用问题——让问答环节大放异彩等。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当众表达无处不在。可以说,当众表达能力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是一个人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核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本书共分五章,依次为表达时代、表达准备、表达思维、表达技巧、表达场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递进式地讲述了当众表达的重要性、当众表达前的准备、如何建立表达结
本书共收入17篇文章,内容涉及汉语音韵、训诂、句法、方言、民族语言等多个方面。包括《从八部书看中古汉语语法》《代词性“大小”与“大小大”略说》《西北汉语里的第三人称代词及领属后缀》《汉语方言“持拿”义动词的多功能模式与语义演变》等。
本书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精心选登翻译学、口译学、认知翻译学、认知口译学等原创性和前沿性研究论文,迎合翻译传译认知发展新时代之需求,竭力打造经典之作。设置的栏目:翻译理论研究、认知翻译研究、翻译话语建构、文学翻译研究、典籍翻译研究、修辞与翻译、翻译评论、翻译技术、文化外译、翻译教学、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口
本书分三篇论述了全脑演讲的概念、呈现方式和具体运用。全书第一篇介绍左右脑思维在演讲中的不同特点和演讲技巧;第二篇聚焦在演讲的表达,比如如何运用身体语言和语音语调,以及如何克服演讲恐惧;第三篇对职场人士经常遇到的七个演讲场景进行方法介绍。
本研究选择三个民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四种“使用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民族文化色彩最浓厚”、“历史最悠久”、“分属不同语系”和“书写顺序截然不同”的数字语言符号(汉语数字、蒙古语数字、维吾尔语数字、阿拉伯数字),两种不同的感觉通道(视觉数字形式、听觉数字形式),从数字加工的浅层次(选用代表浅层次数字加工
本书通过演说的定义及围绕如何做好演说展开介绍,共包括6章,分别是演说的魅力、演说的恐惧、演说的逻辑、演说的肢体语言、演说的发声和会销演说实战。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看完后相信你将不再恐惧当众讲话,变成一位人人羡慕的演说达人。
本书将重点就这种语言现象展开讨论,力求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冗余的本质和积极功能。冗余是指交际中多余的信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往往要发出比正确理解最低需要量多得多的信息,多出最低需要量的那部分信息就是冗余。冗余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在大量语言证据和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本书作者认为,冗余
本书十讲的内容既涉及到修辞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如修辞与思维认知、修辞的伦理、修辞的分野等;也涉及到修辞实践的层面,如修辞与翻译、修辞与意境创造、修辞文本的建构与解构、修辞与政治实践、修辞的经济效益等;另外,还直面新科技革命与互联网时代的现实,讨论了传播媒介的发展与修辞创造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拓展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