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该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因此,本集刊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带来极大的震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的愤慨,并引发国人奋发图强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斌著的《拒日图存(中国对日二十一条交涉及其影响)》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预谋、背景、过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
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是美国冷战思维和冷战战略支配下的产物,它是继1953年中央情报局实施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地推翻民选伊朗穆罕默德·摩萨台后,中央情报局又一次成功的重要秘密行动,并被作为以后隐蔽行动的样本,在猪湾事件策划中都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影子。
本书初版于1992年,于2012年修订再版。如作者所述,本书并非一部考据葡萄牙亚洲殖民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史实细节的作品,而是旨在提供一种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综合分析的图式。从1992年到现在,这种图式提出已有二十多年,但依然经受了考验,并未被后来的研究成果超越。 全书共分十章,既历时性地讲述了葡萄牙到来之前亚洲的地缘政
本书聚焦于全球化时代的安全与冲突及其治理问题,反映了国际学界关于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研究的热点和*进展。基于基本概念、战争安全理论、政治安全及其治理、全球安全与冲突展望等四个维度,本书选择性地梳理国际学界的部分*研究与思考,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安全与治理的理论发展,传统战争安全具有的新特征和新挑战,国家治理和政治安全产生
平等伙伴关系是20世纪60年代《新美日安保条约》签署后美日关系的*变化,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肩负肯尼迪总统重托出任驻日大使,承担了开创新型美日关系的历史使命。本书以赖肖尔大使为中心,选取美国的冲绳政策、美国驻日海军基地、美日东南亚开发合作等三个美日关系中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原始档案的解读还原美日伙伴关系发展演
本书系统阐述了在21世纪全球政治的视角下,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全球化新格局下,各国如何应对价值的冲突,以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道德和政治困境;考察了全球秩序的主要理论和政治哲学基础,以及涉及全球政治秩序的核心难题:民族主义和身份政治、人权和民主化、战争和暴力、经济全球化和生态挑战。全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宽泛的引论,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运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外交学、法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就1854年至1894年40年间,也就是以日本幕末开港为始至甲午战争爆发之前的中日琉球归属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欧美西方国家如何对琉球签订条约,中日两国之间为何修订《中日修好条规》、交涉琉球漂流事件、批准
9·11以来的全球反恐战争并未取得预期成效。和9·11事件后初期相比,不仅恐怖活动的案发频率、伤亡程度大幅攀升,跨国恐怖组织的活动能力和范围也进一步增强。9·11事件后,美国民众*的疑问是这些恐怖分子为什么如此恨我们?如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却是为什么我们无法阻止这些恐怖分子
《近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史丛书》曾在三联书店1949年出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撰写而成的专题史学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大篇,*篇为资本主义胜利时期的国际关系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普法战争;第二篇为帝国主义时期的国际关系从巴黎公社到世界帝国主义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