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第六届学生原创作品大赛的作品集,该书以作品的获奖级别为编录顺序,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四大部分,其中优秀奖所包含的作品最多。所收作品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作,有少数几篇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作品。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语言丰富,情感真挚,手法多样,多面地呈现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
本书内容以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龙山风景区景观介绍、故事传说、物产和游记及诗词为主,多视角多层次记叙龙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质朴的风土人情,通过以散文、楹联、诗歌等形式描述了龙山的秀美景色,从一个侧面展现龙山及其周边地区在新时代的亮丽底色和全新的乡村振兴发展远景。本书内容丰富,地方文化性强,史料详实,图文并茂
本书稿是作者为响应四川省2022年乡村旅游节、大蜀道文化旅游节、广元旅发大会,通过深度体验青川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书写的一部关于青川“带的走的山水”和“面对面的历史”的文集。书稿共有长诗2首,组诗2组,散文诗3章,散文4篇。内容既有对青川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介绍,也有对青川生态环境和秀丽山水的描写,抒发
本书为2022年全国水利系统征文活动和水土保持主题报告文学创作活动的获奖作品文萃。全书从400篇征文作品选出获奖作品69篇,还包括8位水利作家深入实地调研采访撰写的11篇报告文学。甄选优秀作品汇集约30万字。内容深刻反映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科学
本书分为“放歌长岛”“渔乡情思”“军民情深”“广电情缘”四个篇章,以散文、诗歌为主,以书写讴歌长岛的历史文化、风光物产、民俗风情、经济建设、军民共建、广电事业为重点,题材百花齐放,内容丰富多彩,集思想性、可读性、史料性于一体,突出了讲好长岛故事、传播长岛声音、展示长岛形象的主旋律,全方位地展现海岛渔乡独特的文化魅力。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11月中旬,宁德市文联、宁德市作家协会组织50多位知名作家分批前往屏南县寿山乡,开展“扎根生活沃土助力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创作活动。书稿为此
本书稿以“福在八闽”为主题,突出“福”文化地域特色,书写特色鲜明的福建“福”文化品牌,以及“福”文化普遍融入福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与旅游、建筑、农业、科技等融合发展,加强闽台交流合作中的生动故事。书稿选题广泛、人物生动、感情真实、考据准确,深入挖掘“福”文化内涵,记录追“福”造“福”的典型,讲述“福”的故事,见人见事见
本书是这次“福州·福韵”福文化主题征文的优秀作品结集。这些作品,写出自己对福文化内涵的解读,或深或浅,道出对身边之福的深切感受,或多或少。接地气的是,集子中的作品还充分展示了各县市区的福文化特色,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本书内容讲述中国福文化博大精深,雅俗共赏,无论是福文化内涵还是祈福的仪式,都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丰富性和群众性。玉融古邑,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迄今置县1323年。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这片热土演绎了无数精彩的“造福、惜福、乐福”的文化故事,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粗犷豪迈而又不失活力热情的“福清哥”。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以来创作的散文、小说、杂文等,共分为《长风》《细雨》《扬尘》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录了描写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川美景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对人文风物、生产生活等的描写。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