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选题为我社“台湾国学名家名著”系列之一,是我社重点本版书项目。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
《孔子文化与当代中国》是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中的一本,特色鲜明,价值较高。丛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为统领,寓意选取出版的作品均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名家名作,“大家谈”也取“众人谈”之意。杨朝明先生从“孔子事迹新识”“孔子思想新解”“儒家经典新论”“儒家思想价值”“传统滋润心灵”五个方面,理
本书以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四次启蒙的宏观把握为指导,以对上古神话、殷墟卜辞和周代古籍的扎实研究为依据,全面叙写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的演变历程,有力揭示了周代创造了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轴心文明”,成为后世中国取用不尽的思想渊薮。本书的突出创新之处表现为:一、针对张光直、葛兆光等人提出的殷周文化一体论,综合王国维
本书稿主要从个人已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选取一些与易学、美学研究相关的,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周易》学说与审美文化的思想内容与发展概况。本书主要摘选作者近二十五年来在易学、美学研究方面的十多篇重要文章,大致按内容的特点约略分成若干章节,既反映出作者学术成长的大致轨迹,也呈现出作者对易学与美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易学与美学研究,
本书是罗晓晖自发的课程改革论语课的讲义精华。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典研读课,是对《论语》二十篇重要章节的译注与评说;第二部分为经典研讨课,提供了几种参考课型,如语义辨识课、资料梳理课、主题研讨课、拓展阅读课。作者的解读立足文本,多有新见,且能逻辑自洽。在当前提倡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作者的论语课早经教学实践检验,取
本书通过逐篇、逐章解读《论语》文本,吃透原典,全面讲述夫子之道,凸显儒家思想精义与核心。 全书分为经文新注新译新识四部分,既精准注释了字词,又疏通了每一章的文义,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比较诸多资料,对《论语》的篇章结构、人物关系、疑难问题给予深入浅出的分析,立体呈现《论语》精华。 《论语新识》开掘了《论语》的历史现场和生命
用现代科学方法,全方位、大视野,系统展示墨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详论墨子创说、后学创新、微型百科全书《墨经》十八门学科的范畴与原理,分论墨家自然科学五门、人文社会科学十三门,融通墨学与现实文化,促进墨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本书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两大主题,着重梳理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内在特性,及其近代处境和当前现状出发,阐明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对人类文明可能做出的贡献。 本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中的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midd
本书围绕儒学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中华文明复兴应厘清的理论问题展开阐述,立足历史、着眼发展,提出如下深刻论断: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建立以五千年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明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应重新思考中国传统人文信仰的价值;儒学是一门学问,更是全面涉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价值
本书为古典学术、思想研究集。潘雨廷先生乃一代国学大师,随着其作品今年经由张文江先生整理,陆续出版,潘先生的影响日隆。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秦古籍选辑释义》于先秦典籍中,选择各派梳理整体学术脉络、判断别派思想之文章,加以评释,先秦思想图景清晰可见;《二观二玩斋易说》汇聚论说易道之文,以象数贯通上下,是潘先生的读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