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是晚清著名学者及文学家,在晚清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的文学著述非常丰富,涉及诗、词、文等多种体裁。在词学、诗学、骈文批评、戏曲评点等领域也有突出成就。本书以谭献与晚清文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谭献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观照,从晚清时代与文坛双重变迁的视域中考察谭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地位,勾勒出谭献文学创作与文学
本书以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为大主题,围绕“地域与士族南迁:六朝高门与会稽山水”“地域与科举迁移:文化地域变动中的唐宋古文运动”“地域与商业流动:明代江南士、商区域互动与文学商品化”三个分主题,考察了西晋“衣冠南渡”,唐代士族科举、仕宦迁移和中晚明江南都市人口聚集三个时期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并选取地域文化变迁影响作家创作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围绕口语体句子和现实描写如何确立,如何使文学变成了近代化的事物而展开。在厘清中国白话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结合日本文字和文学的产生、传播过程以及口语体与庶民文学的关系,比较两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特征,阐明了两国白话文学作品的意义、使用白话创作文学作品的原因、白话文学作品的出版过程等。此书对中日
《先秦文学与文化》主要收录先秦兼及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单篇论文,作者均为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所收论文反映了时下先秦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现状与一线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水平,值得参考。《先秦文学与文化(第十辑)》收录17篇论文,涵盖以下几个主题:黄帝制历与传说中的《归藏》等上古神话与出土文献及考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是由天津师范大学王晓平教授主编的学术研究性集刊,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学(以古典文学为中心)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本集集中介绍了日本藏中国典籍古写本调查、研究成果,揭示了古写本的馆藏、修复状况,爲中国学者研究利用提供了线索。本集爲第十一集,爲“中国典籍日本古写本”研究专号,设置“国际中国文学研究论坛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燕园论坛”、“《如果来日方长》评论专辑”、“中国当代旧体诗研究”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本书为描述及阐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南山区文艺成就的学术评论集,作者包括深圳及国内著名文艺评论家,所评论艺术门类涉及文学、戏曲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等,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南山也从无名半岛蝶化腾升,成为名闻天下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与其同时,积极面对现实激情歌颂改革开
“新文学读者研究”系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施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者从传播、接受的角度研究新文学读者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讨论了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文学读者之于新文学审美特质的意义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功能,故重点虽在于分析新文学读者群的结构、梳理其历史演变,而最终的
《小说月报》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创刊于1910年7月,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传播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在文学评论界,早期的《小说月报》(1910-1931年)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对象。研究角度颇多,但本书稿作者另辟蹊径,根据当前《小说月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体学和文学批评的伟大著作。敦煌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藏在英国国家图书馆,S.5478,为小册子形式,南朝梁刘勰撰系草书抄写。起《征圣篇》迄《杂文篇》,《原道篇》存赞曰末十三字,《谐隐篇》仅存篇名。今本《文心雕龙》以元至正(1341-1368)刻本为最早,明清以来,黄丕烈、顾广圻;今人杨明照、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