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大王,汽车工程师与成功企业家。他不仅是世界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创立者,还是世界上第1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并且提出了世界上早期的劳工保护制度。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改变了美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由他创立的福特基金会也一直恩泽后世。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他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1973年,比尔·盖茨考进哈佛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和现在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好朋友。1975年,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与保罗·艾伦创建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开始了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
李·艾柯卡,1924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意大利裔家庭。他是美国的汽车业奇才和著名企业家。艾柯卡22岁以推销员的身份加入福特公司,25岁成为地区销售经理,38岁成为福特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46岁升为公司总裁。他在福特公司时创下了空前的汽车销售纪录,使公司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他从而成为汽车界的风云人物。
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人类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冲突与战争。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在共同发展中正面临着这一困境。从基辛格选择性双重本体论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核武器与现代通讯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物质前提已经发生了变化,意志的力量有着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如果说,既往大国交替的历史悲剧是限于
《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2》根据时间线,由麦迪在青岛队时随队记者杜金城来讲述,T-Mac从决定加盟CBA,到完整打完一个CBA赛季,然后回到NBA马刺队跌宕起伏的故事。 本书分为8个章节。 第一章:序曲。2012年7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青岛雄鹰队选择麦迪作为外援的缘由,麦迪动了来中国打球的念头的原因和所遇到的阻挠。
本书作者通过数千次的新访谈以及最近发现或解密的文件及录音带,在《尼克松》一书中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充满矛盾的人,帮助我们更深切的了解了尼克松的动荡生涯及摇摆灵魂。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尼克松总统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书作者通过逐日还原这位美国第35任总统遭遇的困境和做出的决定,努力从肯尼迪的视角“再现他的世界”,让读者切身体会到总统置身权力中心的真实感受。本书可能是迄今为止对于肯尼迪最好的解读。
这是一部深入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造”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作者通过对美国工匠精神发展史的梳理,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本书中,作者从美国的第一位工匠富兰克林开始,讲述了工匠精神在美国是如何从萌
本书从基辛格访华这一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写起,叙述了基辛格从一位象牙塔里的学者,成长为一位外交家、政治家的过程,包括他在结束越战、美苏谈判、缓解中东局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退休后继续活跃于外交领域的活动。其间作者穿插议论,表达了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以及对兼具政治家眼光与学者素养的基辛格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