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一部研究南海区域历史沿革及文化交往之民族史方向的论文集,属于南海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主要由黎族族群关系与变迁、物质文化研究、文身专题、精神与宗教四大部分组成,内容涉及黎族与百越族的族源关系、黎族特色民居研究、黎族与高山族文身功能比较研究等,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滇国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滇国的建立、滇国的政治状况、滇国的主体民族及周边民族(方国)的关系、滇国原文化、滇国的衰亡。
在赫哲族的依玛堪传说中,敖其曾是金代三川六国中的阿尔齐国的所在地,后为赫哲族三大部落中的中部落,葛依克勒氏族首领曾居于此,管辖松花江、黑龙江到入海口赫哲族人。现在,在原敖其东侧,又重建一个大型赫哲族民族文化村。本书以叙述的方式,回溯历史,讲述现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松花江下游这块远离中原的边陲之地,是肃慎民族及其后裔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汉族人迁徙到此,仅仅一百多年。本书主要以肃慎及其后裔的演进历史入手,说出了他们在这块土地纵横驰骋、开拓进取的事迹。
中国历代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和亲”始终是一项备受关注,也是争议颇多的重要政策与措施。《和亲史话》讲述了中国自秦汉以来直至清朝这一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达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实施“和亲”政策的由来,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清时期的和亲。
《碧约人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适应》以碧约人的聚居地——云南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新发社区团山组的碧约人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团山碧约人的生产生活、社会历史、民风民俗、伦理道德以及民间文学等进行了全方位透视。记述了碧约人的社会构建和运转、经济生活模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世界的构造等,以揭示碧约人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适应。
近年国内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蒙古文献手抄本,即由著名学者巴彦毕勒格图(汉名为汪国钧)于民国四年以汉文批注的蒙古文《圣成吉思汗经》的手抄本。作者对其进行研究,着力对该手抄本与《黄金史纲》的渊源关系等尚未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本书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基本概况、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简况及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三章,内容包括:中华民族家庭成员构成及历史渊源、民族与国家、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简况等。
'景颇族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研究'由陆云所著本书是一部针对景颇族发展问题进行系统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 '景颇族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研究'除“导言”外共6章分别为“景颇族社会文化历史溯源”、“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景颇族社会文化”、“20世纪中叶景颇族社会文化的巨变”、“现代转型时期的景颇族社会文化”、“当代景颇族的发展
苏发祥编著的《中国藏族》全面介绍了藏族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历法、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传承等。《中国藏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