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为粉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而进行的攻防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此时,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切断美、英军补给线,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媾和。此次战役时间长达六周,在风雪中打响。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0万人,英
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军对德、意军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这就是阿拉曼战役。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英军伤亡1.35万人。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局的转折点,从此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盟军方面。 这是一场英国及其同盟国期待的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血色长空:不列颠空战》详细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战——不列颠空战。这是德军准备侵入英国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而进行的空战。 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诱英妥协失败,希特勒于下达全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此次作战需要首先歼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陆行动的顺利。夺取
本书结合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时代背景,围绕装备维修保障转型发展,以新形势下陆军部队级装备维修保障作业模式创新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益,运用系统理论、重组理论、自组织理论等方法,探索现阶段陆军部队级装备维修保障作业的方法。本书立足平时、兼顾战时,提出了陆军部队级装备维修保障作业模式的创新目标基于网络信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
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大胜日军,改变了太平洋战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海军领袖山本五十六妄图凭此战役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控制西太平洋,结果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军渐渐走上下坡路。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撰写的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本书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
"本书针对装备物流特点以及相关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以装备物流系统及其有关活动为对象,系统论述了装备物流工程的概念、内涵,对装备物流系统进行了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并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建设目标,为装备物流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还阐述了装备物流管理中装备储备策略与技术、装备仓储管理与优化
本书是关于北宋辽夏战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这一时期,几个政权同时存在并且互相攻打,因此本书不仅讲述了北宋直接参与的战争,例如宋与辽、夏、金发生的战争,北宋与交趾的战争、北宋的农民起义,宋联金灭辽,金军南下灭宋;还讲述了波及北宋的战争,包括辽国与高丽的战争、辽夏战争、金辽战争。作者用评书式的语言,重构了一幕幕战斗场景,还原
本书主要论述1850年到一战前,欧美列强的军事实力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既从总体上论述军事实力与国际商业之间的互动,又论述列强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如何与它们的商业行为交织一起。本书运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核心观点是:1850年左右到一战前夕,欧美列强的军事实力与商业利润追求密不可分。国内已经出版了多套近代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