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文学及批评传统、思想基础、创作过程、修辞艺术四部分,收录《刘勰的经典观》《<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诗人、心灵与世界:重新审视<文心雕龙·神思>》等文章。
《历代选学文献综录》作为《文选》文献丛编之一种,对梁代迄今中国历代选学著作进行全面清理,作者徐华教授对历代《文选》要籍进行整理、提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学术背景,著作版本、存佚情况,著作体例、内容价值、存在的缺失等等。书目包括部分选学孤本、稀见本以及虽非专门选学但关系极其密切的著作。本书为研究《文选》的学者提供目录文献
陈廷焯是晚清著名的词学家,他早年接近浙西词派,后来改弦更张,尊奉常州词派。本书从陈廷焯的生平入手,把陈氏的成果分成前后两期,从诗、词、曲的方面予以全面介绍。主旨在于明其理论内涵,揭示其历史贡献,考察其后世影响,指出其当代价值,弘扬中华民族诗教精神。
本书是2019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之一。本书以现代报刊的博搜精考为基础,发掘、考证、研究并辑校了中国现代作家(包括梁实秋、台静农、覃子豪、谢冰莹等)的一些集外文章。这些作家曾积极从事文学创作、翻译、批评活动,或组织社团,或创办、编辑文艺报刊。为客观、全面地展现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书在广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归类为三大主题:一是以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为重点,兼顾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评论;二是关于“80后”文学专题研究,主要探讨“80后”文学形态与特征,以及由此展开的多元文化现象;三是关于“本土化”写作的批判性研究,针对广东地域文化现实状况,力倡广东本土化写作的可持续道路。本书作者江冰
本书作者以归有光和桐城派作家的文本为中心,在简要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文本作出了全新而具体的解析,重点在于通过归有光对桐城派的影响研究,以期能够揭示归有光与桐城派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归有光是桐城派文学的直接源头,是桐城派文人学习并试图逾越的目标,是桐城派得以发展壮大的风向标,正是在他的影
本书由探究张爱玲的本名入手,对“张爱玲本名张煐”这一张学研究的头号铁律提出质疑,从而引出对中国延续几千年、至今仍阴魂不散的宗法父权的批判。全书围绕“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试图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充分挖掘文本的不确定性、文本的开放与自由(字游
政序与文采:文道之间的《文心雕龙》
本书主要选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1959~2000年期间山师学人发表在《山师学报》上现当代文学论文,属于学报文粹书系的一种,可以展现学报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中国学术的变迁的历史。其所选取的优秀论文作者大都是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内容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等方面。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论》是一本学术专著。作者在中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指导下,从文艺批评的意义、职能、视野、方法、主体、立场等角度,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反思,借以重新认识当代文艺批评的地位和价值,从而为建构具有现代文化品格、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知识结构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推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