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其担任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8年多的切身经历,站在全国地方志事业宏观把握和顶层设计的高度,以世界和中国的宽阔宏大的视野,用方志学、法学、社会学的综合研究方法,使用第一手实证研究资料,回顾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依法治志两全目标十大工程转型升级等顶层设计的心路历程和经验体会,以及全国地方志机构和广大地方
本书叙述了从古代到近代巴蜀文化发展的盛衰轨迹、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叙述中力求quanmian而突出重点,严谨而不枯燥。作者认为,巴蜀文化在古蜀文明时期、汉代与唐宋时期有过三次繁荣的高峰,三度位居全国的前列。宋代以后呈现全面的衰退,清代后期才有明显的复苏。早期的巴蜀文化是自有特色、独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21期)
本书收入了30余篇论文,收录了笔谈、江南社会、江南环境、江南文化、江南艺术、江南与评弹文化、江南学术前沿七部分,围绕江南社会史与江南艺术史的跨界对话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
作为一位公认的苏派小说大家,范小青对苏州城有独特的理解。阔别旧居54载之后她故地重游,在与当地政府、民间文物保护工作者、寻常老百姓等人物零距离沟通,边走边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历数了苏州一带的老街、古迹,对城市改造的扬弃生发了深刻的思考。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苏州浓浓的情谊,感人肺腑,仿佛是一封小女儿写给苏州母亲的情书。
本書匯編民国时期《续修陕西通志稿》金石部分,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和社會文化的發展。
深圳传(英文)
本书是商都县政协组织编纂的文史资料,共设置峥嵘岁月、史海拾贝、往事寻踪、山水风光、文艺长廊、创业精英、心香一瓣、民俗拾遗等八个栏目,记录了商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既有对久远历史的探究,也有对当代历史的回顾。本书的出版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千万年来,自然消融的万年冰雪由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山奔腾而下,经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穿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千回百转之间形成了这条世界第三大河。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支流辐辏,两岸沿线港埠星罗,物畅其流。滔滔江水以其不舍昼夜的丰厚滋养和兼收并蓄的广阔胸怀成就了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