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制裁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既要追求制裁有效,又要确保制裁人道。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使制裁政策的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困境。本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制裁有效与人道的二者权衡。无论是出于追求制裁的有效性,还是出于给予相应的人道主义考虑,观众成本为制裁双方的决策者提供了更多对抗博弈的机会。 本书认为,经济制裁中的人道主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冷战产生的社会与文化效应,特别是冷战影响下“政治与知识”(官智)互动关系的研究已经日益引发关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新的思维框架和角度,多元档案材料的运用,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使这一学术方向呈现出勃勃生机,并有充足的待拓展空间。中美关系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冷战前期双方处于尖锐对峙状态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The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
苏丹曾经是非洲领土面积*的国家,石油储量丰富。然而,随着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苏丹不仅领土面积锐减,石油资源也大大被分割。母国苏丹和子国南苏丹因此面临着严重的石油纷争。本书全面梳理了苏丹和南苏丹石油纷争的缘起,原因,演变,影响及解决途径;并重点探讨了两国石油纷争对中国的影响。*后从民族国家构建和现代化角
在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中至少存在霸权治理、国际组织治理、混合型治理、大国协调治理四种主要的治理机制。它们虽然为推进恐怖主义对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根据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情感与习惯四种行为逻辑的分析框架评估现有恐怖主义治理机制,可以发现现有机制主要基于工具理性逻辑开展反恐工作,只是部分落实了价值理性
本书主要就中国与东南亚十一国的历史渊源、现实交往以及五通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给读者完整呈现我国与东南亚十一国从古至今五通的全景信息。本书共十一章(每个国家一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历史渊源、现实交往及五通状况。每章*节详细介绍了东南亚十一国各国的建立、古代时期与中国的交往情况。第二节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十一
13世纪,意大利水手马可·波罗与中国的景教徒列班·扫马,在旅途中见证东洋与西洋的传奇。 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同一世纪末西方开始了世界扩张。 18-19世纪,轻薄无聊、如水似烟的茶与,竟牵系着不列颠与中华帝国地球两端两大帝国的兴衰关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暴侵,由
本书追溯了泛非主义的源起与发展历程,揭示了泛非主义对国际法的深远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泛非主义指导下,获得政治独立的非洲国家力图打破西方法治的话语垄断,他们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等一体化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法的编纂和修改。他们在创设和发展国际法规范方面的坚持不懈努力,使带有非洲个性的法律方案在国际法律舞台上越来
礼宾礼仪既具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外交礼宾礼仪尤其如此。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对外交礼宾礼仪进行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不仅对于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促进中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外交学院周加李老师主编的《从理论到实践外交礼宾礼仪研究》一书,不仅将从理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外交礼宾礼仪的发展,
本书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详细讨论了共同体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价值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具体内涵、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内在逻辑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