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共十章,梳理了新时代外语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对跨文化外语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我国跨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多维度阐析了外语教育中的语言观和和文化观,尤其是对跨文化外语教育理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跨文化外语教育政策与标准。本书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对跨文化外语教育发展研究的表述总体比较准确到位
本书以语言哲学发展的“四个转向、五段情缘、六项成因、七条途径”为线索,主要介绍了后现代哲学思潮视野下中国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分别从“体认语义学”、言现实解释的新观念、范畴理念的新突破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书主要评述国外两种新兴外语教育理论概念教学法和动态使用论,重点展示任务教学法、内容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中国的实践,特别阐释续论和产出导向法在中国产生、应用和发展的全貌。最后,探讨我国外语教育理论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号召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与外语教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外语强国、构建自主外语教育知识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根据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翻译行业人才需求,结合专业、职业、行业模块,设计教学内容,是高校对翻译教学、研究与行业发展的思考与总结,弥补了现有教材只讲翻译专业基础知识而忽略职业与行业知识的缺陷,可供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翻译硕士使用,具有专业化、实践性、应用型的鲜明特色。该教材以职业翻译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应用型翻译理论为指
蒯因(又译“奎因”)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学哲学等众多领域都提出过独具影响力的观点。本书以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为主线,具体论述了行为与意义、理论与证据、意义与指称、翻译与哲学等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来龙去脉、论证理由,以及三种不确定性之
本书分句法篇和语义篇两个部分,较为翔实地介绍、阐述了形式语言学近20年来的发展情况,内容的前沿性和丰富度领先于国内外同类著作。其中句法篇介绍了生成语法的最新理论模型——最简方案,包括其背景情况、总体架构和核心概念(合并、语段、加标等);语义篇重点围绕意义标准的切换展开论述,覆盖多维语义、语境依赖性、语义本体等研究话题以
本书主要阐述了语言与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基础知识;重点探索了认知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
《修辞研究》是由中国修辞学会组织编写的纯学术性连续出版物,以研究修辞规律、服务语言实践为职志,本书为第九辑。全书内容包括“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审美”“隐喻研究”“戏曲修辞研究”“修辞史研究”“政治修辞研究”“广告修辞研究”“修辞现象研究”“学术评论”9个专栏,共收录了13篇论文和1篇书评。本书涉及研究内容广,学术前沿性
本教材是专门为在华本科留学生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依据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的实际需要编写,是语言学通论性教材。目标定位为:区别于母语学生的专业学习,区别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以世界语言为对象,认识语言的本质、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术语和基本原则、掌握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留学生语言学理论
本书为《焦点结构和意义的研究》的增订本,第一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本书由著名语言学家徐烈炯和潘海华主编,各章作者包括胡建华、罗仁地、沈园、李宝伦、花东帆、张蕾等。共十五章,比第一版增加两章,分别为:第十三章焦点的音系、语义与语用,第十五章汉语的话题、焦点和量化理论。其他内容包括生成语法对焦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