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可分为内债与外债,内债指政府从国内借来的贷款或债务,外债指政府从国外举借的债务。1912—1936年,是近代中国内债发展的主要阶段,形成了以公债为主体、银行借款和国库券并重的内债体系。在此期间,分别于1921年、1932年和1936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影响范围广的内债整理事件,既引起了时人广泛的讨论,也受到当前金融
本书精心梳理了包括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经理人相关的5个基本概念,汇集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9方面的能力清单,整理了20条技术经理人理念与实践、20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理念与实践、20个技术经理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践案例,指出了技术经理人的5个层次能力提升指引,提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经理人的8个工具,汇编成本书
本书共三部分:模因经济学、生存层面的经济价值观发展史、功能型资本主义平台。内容包括:开明自利时代的最后一位骄子、经济层面的价值体系范式、探寻新范式、价值体系与功能流程、拥抱知识经济价值观、功能型经济体系实例等。
本书以乡村气候贫困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生计分析框架承载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将该群体置于气候变化的脆弱环境中,揭示了我国乡村气候贫困人群的分布、贫困状况及生计环境,并从生计角度评估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不同气候带427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户的社会脆弱性。同时,通过对中西部13个气候敏感地区的样本村气候贫
该书是梁方仲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书稿内容分为六大部分。“总序”论述我国历代户籍、地籍、赋役册编造的历史及其特点,并与世界各国进行比较。“正编”又分为甲编和乙编,共178个统计表,甲编是关于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和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乙编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田地、田赋总数和分时分区的统计数。“附编”含37个统计表,对我国
土特产经济蕴含着丰富和接地气的“中国元素”,蕴含着朴素也最具感染力的“中国风”。当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产业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统一、历史维度和未来维度的衔接、城市维度和乡村维度的联动,这将对土特产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书将从当前土特产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和蕴含的新规律出发,统筹未来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新质生产力赋
协调的人地关系是实现国土空间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人地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决定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关系失衡成为制约国土空间优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本书以人口空间分布与建设用地的动态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人口流动格局,全国建设
本书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碳资源及环境资源生产率为重点研究对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投入产出测算,实现各省、各设区市以及三次产业(水资源)的排行,并进行结果解读和分析,深入研究各类自然资源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是“亩均论英雄”自然延伸与拓展,具有
书稿以社会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基于宏观与微观、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在与外在的分析,以及国外的案例剖析,通过回顾与总结,实践归纳与理论探索等,将国外最新理论成果与我国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嵌合,构建贫困陷阱跨越策略,直接服务我国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从
本著作以湖北省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民间投资结构、地方政府推动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互利共生发展等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到湖北各地民营企业实地调查研究,查阅2013-2021年湖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湖北民营企业现状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根本保障、顶层设计、发展前提、发展动力、成长途径、双强驱动、营商环境、内升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