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图形符号背后美学价值的专著,它基于符号学,研究连续性图形的视觉美学,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意义,研究角度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是较为少见的。该研究深化图形设计的符号学意义,基于历史研究、学术理论和当代创作,对于图形艺术的探讨不仅涉及实践层面,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哲学与美学等学科,有着理论指导意义。
20世纪初,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现代(派)艺术,跨入全方位展开和推进的年代。当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立普斯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的美学理论移情说风靡理论界,该理论认为,审美主体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感的投射,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感觉、情感与意志等投射给审美对象,所以才感受到了美。基于对这种
山中商会是近代日本古董商和文物经营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为东亚地区的文物,特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如今在世界上各大知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不少高质量的作品都是源自山中商会。山中商会的海外拓展始于1894年开设的纽约分店,随后是1899年的波士顿分店、1900年的伦敦分店、1917年成
跨文化艺术美学,涵盖了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对跨文化艺术进行美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美学进行跨文化研究。作者尝试从建立跨文化的艺术美学的视角出发,以跨文化阐释学为理论根基,遵循“多元的普遍主义”原则,对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艺术品的创作(包括艺术门类和艺术类型)、批评、传播等行为及机制展开探讨。本书基本上摈弃了中外艺术
本书所述十一位大家是作者理性的站在历史的角度,从绘画观念出发,以他们是否在中国美术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唯一视角,用客观事实来阐明他们对中国文人画发展中的历史贡献。这十一位大家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遇的“西画东渐”之时,然而先驱者们对外来文化并不盲从,不妥协,在表现形式上将中西绘画融会贯通,去其糟粕,汲取精
本书为编撰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论明清画学“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形态》(以“良好”结项)的基础材料。作为基础材料,《王原祁年谱长编》编撰主要关注:(1)王原祁时代关于艺术仿古与创新问题的相关论争及其文化背景。(2)以王原祁为首的清初画家如何解决复兴古典与个性创造之间平衡的大问题?本书与编撰者已出版的
本书将围绕艺术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核心主题展开,在第一章中概述艺术设计与技术融合的基本概念与现状,为后续章节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分别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材料科学、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跨学科整合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每一章节中,介绍相关技术的定义与发展,然后分析其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接着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推
《典籍中的绿色设计》以古籍启迪今人,以思想引领学生,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论著中所涉及的绿色设计理念,了解设计的绿色低碳理念,为学员形成积极正向的绿色低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奠定基础。本教材以7部设计
本书着重阐述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同时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审美理念与设计创新思维展开论述。其主要内容涵盖艺术设计概述、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审美文化内涵、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艺术设计心理与艺术思维解析,以及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表达等方面。
本书开篇概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技术基础,为读者筑牢坚实的理论根基。紧接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文化背景与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