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与社会关系对峙时有发生,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还未被根本扼制,人与自身关系异化凸显。本书以人与社会、自然及自身关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以人—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的“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阐释“社会生态人”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内代际公平为根本规范的人性范式,探讨“社会生态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阶
本书紧贴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这个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陈述认识论相关内容,重新诠释以往哲学家的重要思考,试图减少人们关于认识问题的重复性错误,并主要沿着判断、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设、真理、语言、逻辑、心灵(自我)和伦理的顺序自然推进。 本书主要可分为五个篇章:一、从判断到未知。作者从判断问题入手,在思考中牵连出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会(ISVI)以及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编辑的,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论文集,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理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
自爱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任何价值系统都要求人们做到自爱,这是自爱的普遍性;但何为自爱,又表现出在不同价值系统中的具体性。自爱的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系统也决定了他爱自己的方式。“爱之欲其善”是一种在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利益期盼,这种自爱着眼于未来,并注重当下融入社会的能力的提升。以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尽可能地获
传统民俗学追寻故事的*初原型和地理历史分布;当代民俗学发生了转型,主要是将民俗重新概念化,着重探索民俗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本书在这一方向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信仰故事学的研究分支。作者指出,信仰故事是历史上存续至今的民俗现象,它始终活跃,但也未曾独立;它始终与口头、文献在对话的关系中共存,但还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加
《认识自我:心理学名家名著导读》选取了弗洛伊德、罗洛·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亚伯拉罕·马斯洛和维克多·弗兰克尔五位不同学派的著名心理学家,在其代表作中挑选出与自我相关的、思辨性和可读性相对较强的作品进行导读,内容涉及心理学人格研究中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影响自我发展的诸种因素等。《认识自我:心理学名家名著导读》所述话
本书是李泽厚原创性思想系统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文本。它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人活着、度的本体性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 伦理学纲要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认识论纲要提出度应作为认识论的*范畴,也指出中
本刊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组织编撰,作为中国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发表中外学者在价值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交流信息,打造价值哲学领域的公平学术平台。主要开展价值论基础理论、评价论、中外价值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化价值观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本刊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
直觉一直是人类思维中较为神秘的部分,它快速、不可觉察,又令人困惑。在你不在意的时候,直觉悄然而至,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想捕捉它的时候,它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直觉是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的。本书探讨了直觉的产生机制、直觉对人格的影响、直觉的利与弊、直觉应用的规律和成效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包含了空间理论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重点论述的商品流通理论,在商品生产的具体空间场所以及对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形成的商品流通所经历的空间,大量地涉及资本主义的空间向度。当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向度的深入研究是列斐伏尔、哈维、苏贾几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贡献。作者系统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