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乐宴——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研究》一书从音乐学、民族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区域划分、历史渊源、乐器特征以及制作工艺等。同时就少数民族乐器所体现的各民族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乐器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书稿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将中国各民族的传统乐器进行了区域的划分,分析了乐器
本书立足于闽台两地的南音文化,研究了它的生态、历史、现状、传承、发展、传播等,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较为高层的位置进行审视,为南音在闽台两地的传承、发展与研究奠定基础。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选入了“第一届香港琴学座谈会”中的七篇论文,内容涉及较广的琴学领域,并且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编排。七位论文作者半数皆是德愔琴社成员,无分年龄、学历、职业,一概是学有师承的弹琴人。他们秉承着虚心学习文化、理性讨论问题的精神,通过这些论文,培养琴人之间的论学风气,助力琴学的
《琴学论衡——二〇一九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现代琴学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2019年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琴乐、琴谱、琴器、琴人、琴派以及与古琴相关的文学、戏曲、中外文化交流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也牵涉文献学、美学、史学等,极具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促进琴学研究的深入,对推动中国古琴术文化
该书为《现代琴学丛刊》中的一册,为2015年6月香港琴学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选粹。全书分为五个板块,共19篇文章。第一个板块琴曲考订与分析,考订与分析了古往今来的五首的琴曲各自特点。第二个板块琴史与琴学文献,阐述了自宋代第一本《琴史》成书后,琴史与琴学文献之后的发展及流传情况。第三个板块琴学理论与文化,在琴学发展的基础
《秋声琴馆遗稿》为《现代琴学丛刊》其中的一辑,是关于古琴大师凌其阵先生的作品集,全书分为“上篇著述”和“下篇琴谱”两个部分。“上篇著述”又分为“学琴劄记”和“学琴札记补”两个部分,共约56篇小短文,主要是关于凌其阵先生自身学琴往事和心得体会、论文、札记等。“下篇琴谱”分为“琴曲”和“琴歌”,各16首,主要是凌其阵先生代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主要是辑录作者多年来对古琴研究心得的点滴,采取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古琴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学”,“美学”部分主要论述琴乐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调,探讨了琴乐中的虚实因素、其飘带精神之美、从琴诗的分析中看其审美情趣、并探讨琴道与禅道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风格”,
本书全书共分九章:除了前后的“绪论”与“余论”外,还有七章为正式的内容,在这七章中,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福建南音的国际传播,第四到第七章介绍分析了台湾乐团的海外传播。整体上,书稿较完整、深入地阐述了闽台南音专业院团的南音现代艺术创新历史发展,分析与总结了南音现代艺术创作特征,然后,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海外传播路径与方法。
琵琶考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五个级别。本书按照此级别分类,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奏曲目融合,包括乐理、听力、节奏等方面,融合在各级曲目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琴艺水平。每个级别指定曲目,并选取更具湖北代表性的曲目作为训练曲目和自选曲目,扩大了考级学生的曲目,更具有湖北代表性。作为一本琵琶考级教程,本书按
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琴学文献萃编(一),书中收录了杨荫浏《琴荟》自存稿五卷与其与古琴相关的系列文章。《琴荟》为馆藏本,此次出版是《琴荟》首次公开发行,具有极大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