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学术领袖。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台湾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
王长钰作为我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对我国运筹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成长与我国运筹学界的发展几乎同步。本传记以王长钰人生经历为主线,同时注意将他的学术贡献与社会时代背景及从事学科的发展情况相结合,深入挖掘其学术成长的关键节点,尤其注重他的学科特点、学术成就、学术交往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梳理、勾勒出王长钰学术思想形
《九十年沧桑》是张静吾先生的自传,记载了张静吾先生跌宕起伏一生和对河南医学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书中包括其好学刻苦的青年游学经历,再到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投身于医学教育,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报效祖国等内容。在张静吾先生的奔走下,其任职的河南大学于1928年创建了医学院,后于1956年被任命为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副院
郭宝昌身世奇特,经历坎坷。自幼被卖进同仁堂乐家的经历,最终成就了让他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大宅门》系列剧。但宅门里的兴衰恩怨并非他传奇经历的全部:他追寻自己身世的执着,他被时代车轮倾轧下狱劳改的坎坷,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痴迷和探索,他与梨园行的奇缘,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扶持以及和他们的友谊,他被命运拨弄因而缺乏亲情的孤独&hell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登科第,官至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告病归里,从此不复踏入仕途。陈氏一生醉心于金石文字之学,收藏宏富,考订精审,一时无两,是晚清金石圈的重要人物。 本书将民国时期影印出版的两部《簠斋尺牍》及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致潘祖荫尺牍加以整理。通
梁启超手稿收录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梁启超手稿10种,包含《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多数政治之试验》《共和党之地位及其态度》《军事费问题答究难》《罪言》《敬告政党及政党员》《欧洲政治革进之原因》《宪法之三大精神》《专设宪法案起草机关议》《中国道德之大原》,均发表于1911至1912年。本次出版,采用原大四色影印,线装
本书主要从其南洋经商、回乡办学、挽救民族危亡、投身民族解放、参与民主政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维度对嘉庚精神进行提炼和概括。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明了本书研究宗旨、文献史料来源、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研究方法选取和基本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陈嘉庚的企业经营实践及其理念;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陈嘉庚的教育实践、
本书稿是一本带有萧红传记色彩的散文随笔。书稿主要内容是围绕作者丁言昭邀请的四十多位与萧红有生活交集的文学前辈们的题词卡内容展开,叙述在这些文学前辈眼中萧红的生平往事以及作者丁言昭与这些文学前辈的交往事迹,将萧红的伴侣、知交、朋友,一个个立体地、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丁言昭在表现萧红形象的时候,更加关注到
本书是号称千古一相明朝宰相张居正的传记,张居正创建了考成法考核官吏,推出了一条鞭法摧私门,强公室,做成了古人想做不敢做之事。这些改革令大明帝国仓库充盈,岁有积银,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七十二年。 张居正做事的信条是惟精惟一,遇到困难,百死不悔。可是想要改革成功,需要不贪功、不冒进、不偏不倚的允执厥中,持之以恒的中道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