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南京博物院、睢宁县博物馆联合对江苏徐州睢宁下邳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收获。调查与勘探确认了下邳故城遗址的位置及其东西两城的空间布局,发掘明确了下邳故城遗址时代为汉—明清时期,东城时代为汉代,应为东汉下邳国首县所在。汉代作为下邳故城建城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
本书为湖北省枣阳郭家庙墓地2014-2016年的考古发掘报告。共发掘曾国墓葬108座,分为大、中、小型墓葬三类;随葬品的种类主要有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和金银器等五大类。报告详细介绍了墓地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工作经过、墓葬形制、随葬品及陪葬坑情况,并进行分期断代、墓地性质、墓主身份、埋葬习俗及文化因素分析,
本书由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与敖汉博物馆共同编写,主要讲述了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对20世纪90年代敖汉博物馆工作人员抢救性揭取的白塔子辽墓、皮匠沟1号墓、七家墓群等墓葬壁画颜料层脱落、起甲、酥碱、错位等问题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书中对辽墓壁画修复的原则、理念,修复过程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记述,展现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的西北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北部,是一处以路县城址为核心,由城址本体(城墙基址、城壕及其围合区域)、城郊遗址区和城外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该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始于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
本书主要研究了山东地区考古发现的商周原始瓷器,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开篇即对过往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深入探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随后,本书对山东地区商周原始瓷器的种类、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出土的原始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并与其他地区瓷器进行了系统
随州曾国的考古发掘已历时四十余年,出土了很多重要青铜器,本书收录100件重要曾国青铜器铭文,按照年代排序,其中西周20件、春秋40件、战国40件。全书分为导读、器物图片、正文、参考文献、索引五部分。本书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之前公布的不清晰的照片、拓片予以替换,断代、释文、注释有错误的予以改正。每篇内容依次为拓片、释
面向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关注文物与博物馆学,以立足地域特色、拓展国际视野为目标,开展博物馆、考古学、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其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本辑收录《杭州市拱墅区施行遗址发掘简报》《杭州萧山金家浜遗址北宋墓葬发掘简报》《杨村桥十里埠宋墓考古发掘简报》《建德杨村桥镇十里埠宋墓墓主身份初探》《浙江省
简牍曾是中国文字的主要书写载体,随着近年来大量简牍被发掘出土,那些被黄沙掩埋的不同于以往叙述的历史也由此得以揭开真面目。作为第一手资料,简牍中的寥寥几字就能传递出丰满生动的历史细节,为数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繁盛提供了实物佐证,补充已有史料之不足,甚至纠正传世文献之讹误。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甘肃简牍文献,便蕴含、保留、书写、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山峁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石峁古城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之间,存续时间超过300年
龙泉窑是我国文化内涵庞杂、生产地域广阔、规模十分壮观的青瓷窑业系统,也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期是龙泉窑面貌最为复杂、类型最为丰富的时期,大致可以划分成金村、大窑、溪口与东区四个类型,其中大窑类型居为核心。本书分为十章,介绍各类型窑址群不同分期的产品面貌和窑业技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