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为清代名医尤怡所撰,是补充其《金匮要略心典》之不足而作,故称为《金匮翼》。全书8卷,列证48种,每证先述统论,次列证候治法,以法类方,荟萃各家之说,又参以个人临证见解,内容较为全面,对中医内科临床医生临证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来源,蕴含了丰富的养神内容,其中的养神思想既是养生概念的重要组成,也影响了情志疾病的治疗。将应用研究用于当前热门的情志心理疾病,以抑郁症为切入点,对于理解《黄帝内经》养神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来源,蕴含了丰富的养神内容,其中的养神思想既是养生概念的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古代汉族医学名著。共五十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龙砂流派顾植山教授挖掘了五运六气与中华三皇文化的关系,并把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于临床,其中包括疫病预测及临症。本书主要内容源于2018年初至2020年底利用周末跟随顾植山教授临症抄方,共计180日,期间将顾老师平时生活中及临症中讲话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内,并附上自己的体会,其中主要涉
本书包括《黄帝内经素问注释》《黄帝内经灵枢注释》。《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针灸、按摩、刮痧等疗法的基础部分,快速精准取穴是开展穴位治疗的前提,但是对读者来说则有些困难,所以本书以彩色图解的方式告诉读者快速、简便的取穴方法,内容以图片为主要展现形式,介绍了全身409处穴位,每个穴都配有真人实体图及取穴演示图两张图片,让读者可以在3秒钟之内精确定位,并配以快速取法、功效、主治等板
本书共分7章。绪论介绍《难经》的书名释义、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主要学术特点等;第一章脉法,阐述脉学源流、独取寸口原理、阴阳脉法、元气脉诊、脉证合参等;第二章经络,重点阐述奇经八脉理论的学术与临床价值:第三章脏腑,阐述命门元气三焦理论及其学术与临床价值等:第四章疾病,重点讨论《难经》病机理论特点,伤寒等五种病证理论及其临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的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经脉养生的良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证鉴别、治疗方药等几个方面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与阐释。内容分为《内经》六气致病理论与六经辨证理论、《伤寒论》三阳病、《伤寒论》三阴病、霍乱与劳复四个章节。书中附有《伤寒论》原文、古人的注解,历代名医的探索创新,突显了中医典籍《伤寒论》的文化内涵,对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