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哲学的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都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不了解印度哲学,也就不了解印度文化。
黄心川先生是我国东方哲学、印度学、佛教学学者,在东方哲学、印度学、佛教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建树,也是这些领域的重要的学术带头人。2018年,黄心川先生将迎来九十寿辰。该书即是他的学生以及同事、好友为了庆贺黄先生90寿辰而作,文稿内容主要以回忆或记述黄先生生活与道德事迹为主,以示对先生的敬昂尊敬之情。
本书选择了一批代表性的日本哲学者的研究论文为对象,通过介绍他们的哲学理论与实践活动,探讨日本哲学界的*动态、问题意识,并挖掘日本哲学者的现实关照之所在。本书将*次全面介绍*线的日本哲学者的哲学思想,具有概述性与开创性的重要意义。
本书是印度*珍贵、*完整的一部哲学圣典,将数千年间印度哲人的智慧集于一体,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瑜伽的哲理和练习方法,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肢体的伸展,让读者再繁忙、快速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的*境界三摩地。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
《<瑜伽经>讲什么》在掌握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试图从哲学概念、心理学概念和修习概念三个方面梳理和阐述瑜伽经典《瑜伽经》195句经文蕴含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顺序,帮助广大瑜伽修习者和爱好者澄清《瑜伽经》的核心概念和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瑜伽经》的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瑜伽修习,获得永恒的平静、满足、快乐。本书也是中国瑜伽研究者
本书对于日本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现代的超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分析和批判。子安宣邦认为,起因于日本帝国对世界秩序以同样属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方式进行重组要求的十五年战争,是日本“现代的超克”论成立的背景。作为对重组要求的回应的“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论”也应运而生,并由此将“十五年战争”双重化,使之成为“两场战争”,从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靠前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智慧瑜伽:商羯罗的《自我知识》(第三版)》*部分是对印度*著名的瑜伽大师、哲学家商羯罗之名著、被认为是智慧瑜伽之代表作的《自我知识》的翻译。第二部分是译者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成先生从东西方跨文化的角度对这部书进行的全面阐释,在阐释中,译者注重从日常生活出发探索了当今瑜伽哲学和精神哲学中的诸多问题。 2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生中国化,*终形成中国佛教,同时形成了中国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而在其传播所及的区域中,受其影响*深的当推日本。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可划分为初传期(飞鸟、奈良时代)、兴盛期(平安、镰仓时代)和发展期(室町、江户时代)三个阶段。平安时代(79
《爱的瑜伽》一书,是对《拿拉达虔信经》的翻译以及注释。《拿拉达虔信经》共83节,探讨了一个人生命走向圆满的虔信之路,揭示了爱的本质是平静和至上喜乐。 英文版的翻译和注释者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具有很深的哲学素养,把深刻的理论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并且充满理性。帕拉瓦南达的解释不受制于任何宗教,而是回归心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