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确立(1966年相关*作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几代辽宁中医耳鼻喉科人对中医烙法进行不断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并在辽沈地区使用至今,为广大不适宜手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减轻了痛苦。在当前仍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冷辉主编的《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系统整理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6
《庄曾渊实用中医眼科学》是庄老师和同事们耗时多年,系统总结中医眼科的学术发展,辛勤编著而成,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医眼科的学术思想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受到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同仁的尊重和欢迎,对于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学术发展也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作为眼科医院的院长对庄老师和同事们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
本书分为学术篇、医案篇、附录篇,全面反映林氏在眼、耳、鼻、咽喉、口齿科方面的学术精华。
《咽喉秘集》约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总论、喉症分经、咽喉洽法要论、四绝症、十六绝形、脉式及针穴。第二部分叙述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今存二十二症)歌诀、张氏七十二症治图说等内容。第三部分包括张氏汤药十三种、吴氏丹药三十种。
《喉科心法》二卷,清·沈善谦撰。卷上论述喉科病源、诊法与辨证,描述咽喉、口舌多种病证及喉科善候、恶候的临床特征,并附有针灸图说、主治说、穴说等;卷下集录大量喉症临床经验效方。作者临床经验丰富,提出临证[因、切、形、色],立方[轻透、箍降、镇润、养阴]的十二字秘诀。本次整理以民国八年(1919)武林许氏刻本为底本。
《喉科秘钥》二卷。清代医家郑鏖辑,许佐廷增订并刊行。上卷包括喉症要说、喉症歌诀及喉症方药三部分,论咽喉病辨证概要,录常见喉症歌诀二十二首,列喉症通治之方、外用秘方及应用汤药丸散。下卷包括喉症图说和喉症补编两部分。喉症图说图文并茂,各症论治多以六味汤加减。喉症补编为许氏增补,主张白缠喉风当用清润之剂治疗。本次整理以清同治
《喉科杓指》,清代包永泰著。该书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中医喉科临证专著,在前贤张宗良《喉科指掌》基础上有所增补与发挥。全书四卷,卷一包括咽喉大纲论、喉舌分经说、咽喉看治法总要、咽喉科绝症、左右手脉图,及咽喉症针灸常用穴与针法、方药等内容'卷二至卷四分论咽喉、舌、牙齿病的诊治与方药,一症一图,辅以歌诀包氏对喉症初起以宣散、疏解
《喉科枕秘》共二卷。卷一论述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症二十法、焦氏喉症图形针药秘传等内容。对嚷科疾病的病因、症状论述周详,治法注重内外结合,特别是外用吹喉乏术、刀针之法,极具特色。卷二列应用良方、焦公喉科煎药方,并附诸穴图、灸刺各法及附方等,选方切于实用,对喉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咽喉论》为清代医家逯南轩所辑,刊刻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全书一卷,内容简短精要,首先指出咽喉疾病的病因,虽多为肺胃积热,火证居多,然亦有虚火证。又载锁喉风、单双乳蛾、喉痈等验案八则,阐述常见咽喉疾病的病机、诊断、治疗和预后,尤对预后差的咽喉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论述。此外,还介绍药物玉丹的制作方法,记载了一些简
《目经大成》为中医眼科名著,清·黄庭镜著。《目经大成》四卷,卷之一、卷之二、卷之三每卷又分上下,另有卷首『形图』。卷之一为医论部分,包括五轮、八廓、脏腑、经络、五行、血气、水火、六淫、七情、诊断、治法等医论及眼科外治方剂20首。卷之二为证治部分,包括眼科十二病因、眼科八十一证及八种似因非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证洽。卷之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