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战地特写。有希望社1944年2月桂林版。作家通过对国民党某部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的记叙,表现了国民党抗日军队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时也揭露了由于国民民党当局长期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政策,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漏洞百出,导致战争失败的事实。
飞絮
《红雾》是张资平的长篇小说,1930年11月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出版。张资平的作品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他以客观平实的写作态度,清新流畅的笔调,再加上甜熟柔婉的情致,使张资平的作品很快一纸风行,同时也以众多的女性形象完善了新文学人物画廊的谱系,
《火灾》是邱东平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集,上海潮锋出版社1937年出版,1948年1月再版,是以海陆丰地区为背景、描写一个伪慈善家的故事。作品富有地方特色,对闽南的风土人情、对农村的大祭祖场面等有比较生动的描写,为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休息、给予者
萧红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她虽然只有短暂的生命,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读后印象难以磨灭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她的小说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本书收录了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三个长篇在内的萧红全部的小说作品。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感受了人世的疼痛与孤独,她的小说创作深受她一生境域的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
《呼兰河传》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呼兰河传》中慈
毛泽东从延安到北京,千叮咛万嘱咐部下必须给他带一套书,就是这套书!可以说,这套书是毛泽东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之书。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巨著,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文笔通俗,点评机智,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部具有廿四史规模的庞大卷帙之作。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曾致电李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