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名的志书。地方志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亲情的重要力量。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其存史、育人、资治功能日益彰显。该书为东营市河口区民政局编写的地名科普类丛书。内容涉及东营市河口区地名基本情况,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
本书以2006年版《历城地名溯源》为蓝本,增加了社区、小区的地名资料,形成历城所属街道地名文化基本信息,又补充了道路、山川、河流等地名信息,收入历史沿革、名山、名泉、河流、道路、地名传说等资料。
萃园是常州东大运河边新建的一座古典园林。明清至民国时期,常州城东大运河畔先后兴建了5座私家园林,他们各具特色,人文内涵也各有不同;如今的萃园是新时代的创造,它作为江南古典园林集群化重建的典型范例,使隐入时光的历史人物及其特色园林翩然归来,为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再增一处非凡之景。本书旨在挖掘其历史沿革,展现其文化底蕴,呈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问题分析: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与探究历史街区复兴,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历史街区综合空间环境的失落;历史街区与历史城市文脉的断裂;历史街区与城市生态发展的割裂。 溯本回源:探究历史街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生态空间哲学观与传统营建理念与方法对研究本体的影响。结合中国古代生态理念与营建技法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建桥、修桥的凡人善举和动人故事。如金东澧浦郑国统一人曾独资修建6座石桥,永康施孟达建9桥10寺利济万人,兰溪江氏族人代代相续,守护赤溪桥500多年等等。本书内还收录了一些特殊的桥故事,如金东的“谢婆桥”,是再嫁媳妇感念前婆婆宽厚慈爱捐款建成;东孝的“追思桥”,是为追念先人修桥铺路功德而命名;磐安的“道
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为了保证养心殿在有历史依据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修缮、保护、展陈、开放和研究,古建部成立了养心殿文献档案查询小组,由黄希明、张淑娴、方遒、杨新成、张杰等人组成,张淑娴主持。文献档案查询小组分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蜀道是古代最有影响和最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道路之一,是跨越西南与西北最活跃、最兴旺的商贸通道,是中原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古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以金牛道为代表的蜀道延续到今天,已经不仅是一条交通古道,还是一条蕴含撰丰富文化和自然价值的独特道路:是区域文化交流的纽带和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范本,
蜀道是古代最有影响和最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道路之一,是跨越西南与西北最活跃、最兴旺的商贸通道,是中原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古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为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一指示精神,我们将蜀道沿线经过的府州县历代方志按照线路进行编纂,汇为《
蜀道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和最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道路之一,是跨越西南与西北最活跃、最兴旺的商贸通道,是中原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古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为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一指示精神,我们将蜀道沿线经过的府、州、县历代方志按照线路进行编纂
本书内容包括:1月春渐近、2月花如潮、3月春满山、4月繁花季、5月萤飞舞、6月蜻蟌地、7月山中喧、8月防晒方、9月云舒卷、10月结秋实、11月倦鸟返、12月最深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