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在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优秀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文学研究专著。江湖诗派是南宋中后期人数众多、遍布东南、中南诗坛的诗歌流派,通过对体现诗派成员群体特性的酬唱诗歌的分析,重新审视江湖诗派的形成过程。总体来说,江湖诗派成员主要聚集在两浙东西路、福建路、江南西路,形成以杭州、永嘉、莆田、南丰南城等地为中心的地域内结
本书内容主要源自作者从教以来的课堂讲义。全书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我国内地20世纪后半期不同流派发展情况,全展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小说的新主题、新思潮、新趋势,对新中国经典小说作品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做了细致的讲解,反映了新中国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近代学者、诗人、诗评家林昌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即是诗话笔记《射鹰楼诗话》二十四卷。现存咸丰元年(1851年)家刻本。全书论及鸦片战争前后诗人约四百人,诗歌二千余首,特重评述福建诗人之作。书前有温训序,述其体制大旨为,“一则志在射鹰,故前数卷记海口事不惮再可言之;次则在于论诗……又次则专重师友渊源……其于生平师友之片词只字
清朝诗话笔记,晚清林昌彝撰。包含《海天琴思录》八卷,续录八卷。作者有诗名,是书为诗话,搜罗时人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之诗歌,略作评论,对时政有所触及。两书中抄录了一些内容别致、题材新颖的作品,诗歌艺术在当时突破了传统的章程,如《海天琴思录》卷六所录《奉使三音诺彦记程草》一诗,大量运用了蒙古语,堪称别出心裁。卷七中抄录斌椿
本书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二十位左右唐朝诗人的名篇佳作或他们以诗入世的人生故事,从唐诗中重现文人的秉性、情怀。本书体例以专题形式进行呈现,每个专题以诗人为中心用多篇文章形成矩阵,诗人的选择一定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然后这些诗人与诗人之间在写作上或是现实中要是有关联的,在开篇写一个类似“唐朝诗人朋友圈、唐
本书是2022年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内容分学术史研究和专题研究两部分,具体包括:关于《诗序》研究的新思考、《韩诗外传》生成论略、民俗文化视野中“郑风淫”“郑卫之音”的再认识、从《诗》篇看西周时期饮酒礼的演变、《诗·定之方中》“騋牝三千”旧解新证、张衡《思玄赋》用《诗》考论、清代《诗》类文字
在庆祝中国**********之际,为回顾建党百年来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展望传记文学的美好未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支持、中国文联指导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项目——“中国传记文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本书以导览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以及各时期、各体式的代表作品。一方面通过简明的结构,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过程和主要体式,提供一幅浓缩版的古代小说景观导游图,一方面突出代表作的坐标意义与经典价值,讨论其开创或确立某类体式的小说史地位,归纳关于其作者、成书、版本、影响等问题的主流结论,分析其叙事品位与文学成就,
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一批资料包括1958—1983年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的2000多件稀见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涉及18个民族,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
本书是作者在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通过对河西地区流传的民间宝卷的来源及河西地区民众念卷活动的探讨,揭示了河西民间宝卷与国内其他地区宝卷的关系、与唐末五代俗讲的关系,以及河西宝卷及民众念卷活动的本质,为传承和保护河西宝卷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河西地区的民俗提供借鉴和参考。著作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