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
本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将书法课的教学内容归纳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 含若干任务,任务中有课堂活动,也有校外活动;既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又有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才能 完成的任务。通过楷书、行书的基础训练,将书法活动扩展到篆刻、实用书写、书法设计、装裱、展览策划、 书法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等
张晓东,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研究方向以篆书创造及书法审美为主。书稿为张晓东文集,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砚边覃思、品人析艺、即兴畅言。
本书中收录了100件霍文才创作的四尺整张篆书作品。有拟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中山王、铜器铭文、秦篆、汉篆创作的作品,还有用后世篆书大家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吴大澂等先生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作品。每件作品各有特点且风格统一,体现了霍文才先生扎实的文字学功底和过硬的艺术创作能力。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苏士澍、叶培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诗歌、书法、书法理论方面都堪称不朽。一首诗阐明一个问题,涉及数以百计的碑帖、书作、书家、书法理论家。其诗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而见解深刻,可谓是厚积博发、博观约取。霍文才以篆书创作了此100首诗,100幅作品都是四尺整张形式,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仅有用甲骨文、商周金文、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针对毛笔书写,涉及:行书概述,行书简史,基本笔画的写法,偏旁部首的写法,行书的结体造型,行书的仿作。
本书收入弘一法师书法作品。弘一法师一生对于书法用心最勤、致力最久。源远根深、清真高洁,影响广大。自出家后,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他自幼以篆书始蒙,上规秦汉、下法六朝,周之猎碣,秦之鼎彝,以及摩崖、碑碣、墓誌、造像,无不致力琢磨,博采众长,孕育手眼。尤以秦砖汉瓦文、张猛龙、天发神谶、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用勤,日夕临摹,从不
《雁过留痕——篆刻题跋作品集》为“雁过留痕”展览同名图录,记录了林如几十载篆刻学习历程,聚印蜕分类筛捡排比之,以所镌印之时势、属性、事由,分为三类主题:一曰“人物”、二曰“纪事”、三曰“创作”。“人物”篇,主要为人名斋号之用,皆昔交往之师友名号印,或应他人所托之贤者名章,计二十七件。“纪事”篇,主要为应特殊意义之重要事
本书共7章。前六章以时代为序,对自汉代到晚清时期书论家的书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第七章则是对古代书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层面的通论,即按照现代艺术学的理论体系,横向归纳古代书学关于书法本体论、发展论、书家论、书体论、技法论、创作论、风格论和批评论的基本论述。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宋四家”之一,本书收录了米芾三部经典书论,作注释、今译和考论。《海岳名言》主要表达米芾的书法创作思想;《书史》包括古代碑帖收藏鉴赏、书法创作、书迹递藏线索等内容,是米芾记载平生创作与鉴定经验的著作;《宝章待访录》是米芾记载所“目见”和“的闻”的书法珍迹之作。这三篇作品在古代书论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