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界、学术界对《昭明文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研究,至今已有百年。本书即集结了目前《文选》学研究领域代表学者的相关论文75篇,既总结了过往成就,又为今后的《文选》学研究指出了新方向。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文选》文本研究,共有论文20篇,主要就《文选》中收录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研
本书是一部展示和记录学术刊物《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文学院编辑、南开大学出版社主办)十年来成绩和足迹的出版物。该书着眼于学术价值和长期影响,精心选编《文学与文化》杂志2010年(是年正式改为定期刊出版)以来发表的优秀论文六十余篇,分为古代文学与文化、现代文学与文化、文艺学与外国文学、新媒体与文化研究等几个部分,涉及面广
本书分文学及批评传统、思想基础、创作过程、修辞艺术四部分,收录《刘勰的经典观》《<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诗人、心灵与世界:重新审视<文心雕龙·神思>》等文章。
《历代选学文献综录》作为《文选》文献丛编之一种,对梁代迄今中国历代选学著作进行全面清理,作者徐华教授对历代《文选》要籍进行整理、提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学术背景,著作版本、存佚情况,著作体例、内容价值、存在的缺失等等。书目包括部分选学孤本、稀见本以及虽非专门选学但关系极其密切的著作。本书为研究《文选》的学者提供目录文献
陈廷焯是晚清著名的词学家,他早年接近浙西词派,后来改弦更张,尊奉常州词派。本书从陈廷焯的生平入手,把陈氏的成果分成前后两期,从诗、词、曲的方面予以全面介绍。主旨在于明其理论内涵,揭示其历史贡献,考察其后世影响,指出其当代价值,弘扬中华民族诗教精神。
本书是2019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之一。本书以现代报刊的博搜精考为基础,发掘、考证、研究并辑校了中国现代作家(包括梁实秋、台静农、覃子豪、谢冰莹等)的一些集外文章。这些作家曾积极从事文学创作、翻译、批评活动,或组织社团,或创办、编辑文艺报刊。为客观、全面地展现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书在广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归类为三大主题:一是以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为重点,兼顾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评论;二是关于“80后”文学专题研究,主要探讨“80后”文学形态与特征,以及由此展开的多元文化现象;三是关于“本土化”写作的批判性研究,针对广东地域文化现实状况,力倡广东本土化写作的可持续道路。本书作者江冰
本书作者以归有光和桐城派作家的文本为中心,在简要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文本作出了全新而具体的解析,重点在于通过归有光对桐城派的影响研究,以期能够揭示归有光与桐城派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归有光是桐城派文学的直接源头,是桐城派文人学习并试图逾越的目标,是桐城派得以发展壮大的风向标,正是在他的影
本书由探究张爱玲的本名入手,对“张爱玲本名张煐”这一张学研究的头号铁律提出质疑,从而引出对中国延续几千年、至今仍阴魂不散的宗法父权的批判。全书围绕“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试图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充分挖掘文本的不确定性、文本的开放与自由(字游
政序与文采:文道之间的《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