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学科主要学术手段是田野作业。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田野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贯穿民俗学研究的始终。围绕这一主题,《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田野经验和先进的理念、方法以及应有的学术追求。尽管学界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都有共识,但关于民俗学田野作业方面的讨论或论述并不多见。《
《华南民俗志》是跨文化方法论研究丛书之一,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和道教研究专家劳格文在中国田野调查的成果。主要记录了我国华南各地的民俗习惯,包括内陆的客家与临海的闽南,白杨源: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徽州的家族文化与历史,婺源:村落宗族、经济与民俗,里东乡:歙县传统农村社会,歙县:宗族与民俗等六节内容,涵盖福建南部客家与安徽
《礼记注疏》,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原郑注二十卷,孔疏七十卷,南宋绍兴初年合刻并为六十三卷,附唐陆德明音义。《礼记》自郑注单,大行于世,颖达取之以为疏。其在《礼记正义·序》中,自述其修此书,乃以治礼之皇侃、熊安生二家为本,\"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取二家之
本书选取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喜庆文化,如节日习俗、民族娱乐、婚庆文化、生辰寿诞等具代表性的内容予以介绍,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出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姿的节日文化习俗,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是一本知识储备的常识读物,又是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读物。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经书。书中对绝大多数仪节的记载皆完整而详细,但由于时代悬隔、文字艰涩、制度难解、器物难明,所以现代读者很难通明《仪礼》。今作者以绘制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解释《仪礼》,该书专门记录《仪礼》中的吉礼部分,即第十五篇《特牲馈食礼》、第十六篇《少牢馈食礼》、第十七篇《有司》,各篇分方位图、人物行
弓箭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同时还是重要的防御武器。世界各国都曾将弓箭作为武器和工具用于战争和生产,唯有中国赋予弓箭修身修德的礼器身份。因此,礼射成为中国特有的弓箭文化,儒家极力倡导习射修身,做到“仁者如射,射以观德”,中国的礼射对东方各国弓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先秦学校中,礼
本系列共分为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三本。 影视礼仪(古代篇)是基于古代礼仪基础上提出的礼仪概念。 古装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角色给观众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角色身上承载的服装、佩饰、发型、妆容、极具准确生动地反应了时代背景、等级、地位、身份等因素,这些角色身上深深的礼仪烙印同样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每
本书将“礼乐”这种古代音乐艺术形式引进课堂,用那些节奏和谐,内容健康的“德音雅乐”,从内心来扶正学生的性情,使得他们修身养性的功力,逐步由内而外,由浅进入深层次和高境界,在学习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内在的修养,达到修身完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