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选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1959~2000年期间山师学人发表在《山师学报》上现当代文学论文,属于学报文粹书系的一种,可以展现学报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中国学术的变迁的历史。其所选取的优秀论文作者大都是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内容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等方面。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论》是一本学术专著。作者在中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指导下,从文艺批评的意义、职能、视野、方法、主体、立场等角度,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反思,借以重新认识当代文艺批评的地位和价值,从而为建构具有现代文化品格、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知识结构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推动和
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流派的文论成就,梳理了中体西用派、国粹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谱系,论及文论范畴和命题五十余个,涉及张之洞、沈曾植、陈衍、辜鸿铭、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黄侃、梁启超、章士钊、吴宓、胡先啸、易用形、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
在当代,乡村叙事成为文学书写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形成相对统一的叙事主题。《论中国当代乡村叙事的主题变迁》从当代乡村叙事作品文本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对当代乡村叙事的主题呈现形态和主题价值进行审美观照;分别论述当代文学史中十七年时期、新时期、新世纪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乡村叙事主题内涵和价值取向。此著以当代典型乡村叙事作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9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本辑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区域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国际视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
本书运用语境还原、原典精析、史论融通、中日比较等方法,深度反思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中的诸多问题。首先从概念层面考察从先秦两汉时期主导性的“文”和“文章”观到汉末魏时期出现的“文体”观的演进过程,比较“文章”观与“文体”观的不同内涵,分析古代文体论生成、发展的文学动因和文化语境,揭示“文体”概念和文体论产生的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有着十分丰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这也意味着取得大的突破越来越困难。如何走出文学研究的瓶颈状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持续深入的进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无论是研究古代作家还是研究现当代作品,都是着眼于这一问题展开。本书所收文章涉及诗文、小说等文体,视野开阔,
本书分论梦萌与梦萌论两部分,内容包括:《爱河》徜徉录,访《悲喜娱乐城》作者梦萌,梦萌长篇小说《新部落》读后感等。
《文情诗缘片片心》是一部文学评论集,共收录了《飞翔于梦想和现实之间》《拂去尘埃后的闪光历史》《感受心情的力量》等81篇作品,全书分为议文说诗阅人读树四辑,以作家张庆和的作品为对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作家张庆和的文学创作经历、文学作品的生成以及文学成就等,剖析了文学创作的一般现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