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维贫困视阈下珠江—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与脱贫的机制与政策研究”(16CJL048)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从多维贫困视阈下综述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与脱贫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广东的“双到”模式、贵州“33668”和“十项行动”计划、广西“空店”模式、云南精准扶贫的六项“同心工程”等方面,对珠江—
本著作在文献梳理与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利用IPCC清单法测算江苏省的产业碳排放量,并构建IPAT拓展模型,将LMDI-1分解中发现的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STIRPAT模型,选择合理的模型形式预测江苏省2020—2060年的产业碳排放量;其次,分析了江苏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发展概况,实证剖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欧盟区的考察,探究技术变革与地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为理解观察到的核心边缘模式提供一些新线索。在这种背景下,本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创新投入强度不同(以研发支出表示)是否可以解释区域增长绩效的差异。什么地理因素会影响这种关系?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创新过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在吸收外部
《上海经济地理》是《中国经济地理》丛书之一。《中国经济地理》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经济地理》分为条件与资源、产业与经济、协同与战略三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上海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发展与布局、区域与城市发展等相关情况,并对上海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历史回顾与展望,厘清上海的自然、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23-2024)》是连续报告书,也是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第九本著作。这是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与合肥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组织编写的第9本以合肥为对象的年度研究丛书,本报告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收入本书的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和日常课题研究报告,研
《南大商学评论》是由南京大学商学院主办的经济学、管理学类非连续的学术刊物。创刊以来,以其规范、严密、扎实的研究风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2012年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入CSSCI来源刊物。《南大商学评论》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实践,提倡从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期为《
本书首先构建数字技术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制造业数字技术投入通过何种渠道机制影响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出台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利用完全消耗系数计算出完全依赖度这一相对指标对全国制造业数字技术投入进行
《南昌发展蓝皮书(2024)》由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南昌社会科学院联合主编。全书分为三篇,既有综合性报告,也有各市政部门的报告,还有专题调研报告,从投资、财政、工业、农业、城建、文化旅游、金融、商务及科教文卫、生态环保、人力资源等热点问题展开,用大量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回顾总结了2023年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群体性差异很大,无法进行同质性分析,据此,本书主要针对贫病老人,辅以失独、空巢、独居、退伍、低保、单身、残疾等老年贫弱群体展开研究,精准识别其愁难问题并据此探索有针对性的中国式破解之道。因此,本书主要包括贫病老人等群体的生活困境、保障状况,
本书是“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精选集。“长三角议事厅”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的面向公众的政策解读系列活动。自2019年初启动以来,专栏(线上)和沙龙活动(线下)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极佳的社会反响,阅读量“300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