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法哲学的定位与结构两大问题。作者认为法哲学既是法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它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法理论与法伦理学。前者的核心问题在于法是什么,而后者追问的是什么样的法是正义的。作者试图用目的-手段的理论框架去评析迄今为止的法概念学说史,并为一种法伦理学上的规范个人主义辩护。
本书是以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为线索,探讨并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基本内容与特征的法学教材。 在以论述基本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绪论之后,作者依照中国法律思想历史发展的形态,以中国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多元形态—正统形态—嬗变形态为篇章,结合古文字与各时期代表人物、代表思想、法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分尊重中国法律
《以赛亚之歌》是冯象新译《圣经》之先知书的阶段性成果。无论在希伯来圣经还是在基督教旧约里,先知书都是叙事的转折点——福地沦陷、子民为奴,以色列人重拾或追忆之前各时代先知的训诲,这既是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预言,在《圣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亦充满人神关系破裂后的矛盾张力。而《以赛亚书》正是全部先知书的开篇,有
本书以利益均衡的法律调控为视角,对此问题的法哲学基础及我国相关法律调控举措等进行论述,阐述了利益均衡法律调控的公平性、协商性、合法性三项原则,提出完善利益均衡法律调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创造性地提出“职权实体”的观点,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利益均衡法律调控主体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本书从法律与文学运动的综述性研究,以及对莎士比亚戏剧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等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法理学问题的分析和阐释,探讨了包括文学中的法律问题的解读方法、文学中的法律正义问题以及通过文学的法律教育等法理学问题。
《法律翻译新探》被国际学者视作“迄今为止*为全面的法律翻译专著”。其目的在于通过介绍法律翻译的基本知识提升法律译者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提升跨学科的素养,从而能够在实践中做出精准可靠、效果良好的法律译文。为了阐明法院如何解释和适用多语种法律文本,《法律翻译新探》尽可能提供案例以做参考。《法律翻译新探》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
本书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历史演化过程,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研究及其成果,也包括苏俄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全书共有18章内容,第1-5章主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
南昌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强大,在江西省名列前茅。“南昌大学在引领江西法学创新发展方面也肩负使命”。综合以上方面,经与南昌大学法学院共同策划“南昌大学法律评论”,以聚集江西省法律学术及实务界人士的理论研究智慧和实务经验提炼,发出南昌大学以至江西法学界及法律界的声音。本法律评论每年至少出版一辑。
本书共11章,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了西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法律思想、法律现象、法律问题及其表达方式,揭示出西方法律一直在为父权法律背书,女性是父权法律得以建立的牺牲品,也是维持同性交往社会关系的交易对象。该书不仅是一部揭示了女性在父权法律社会遭受压抑的“她史”,也是一部研究法律文学发展的鸿篇巨制。论著研究语料丰富,
本专著针对普通法传统中公私法划分展开批判性研究。Oliver教授分析了公法和私法划分在传统上的思想和理论根源,并且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诸多法律制度面临的公私划分的困境。其质疑传统二分法的正当性,并提出了新的区分标准,这些标准按照与控制权力、尊重个人自治和尊严等根本价值相一致的方式分配责任。本书对于公法文化来说是一个重要